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针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对某废弃建筑进行破碎,制备再生粗集料,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劈裂试验及刚度性能试验对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路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养护龄期小于等于28 d时,随着再生粗集料掺量的逐渐增加,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均呈先减后增趋势;当养护龄期达到70 d时,水泥...  相似文献   
152.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凯  邵龙义  曲延林  张强  王举  高迪  王东东  李柱 《煤炭学报》2013,38(Z2):423-433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主要盆地群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以及沉积相转换面等4类型层序界面,在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区内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属于盆地的初始断陷阶段,层序Ⅱ、层序Ⅲ是盆地持续沉降阶段,层序Ⅳ、层序Ⅴ时期是湖泊缓慢回升,萎缩的过程。聚煤作用从层序Ⅰ到层序Ⅴ的趋势依次为:弱,强,弱,强,弱。层序Ⅱ处于盆地的缓慢裂陷期,层序Ⅳ处于盆地缓慢回升期,这两个时期都有适度的湖平面上升速率,能保证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厚煤层,这两个层序分别对应形成了区域上的下含煤段和上含煤段。  相似文献   
153.
正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历来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在供电环节中,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损失电量,占到了地区损失电量的60%~70%。针对这一现状,供电企业开展了配电设备的配置分析,结果表明配电设备的配置状况与国外相比,差异十分明显。我国配电变压器单台容量较大,低压供电半径较长,是制约降低配网线损的主要因素。引进单相配电变压器,实现配网降损目标,成为供电企业降损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4.
利用ANSYS/LS-DYNA模块对不同长径比、锥角的弹丸侵彻相同材质靶板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弹体加速度和动能损耗曲线。根据相应的环境特性的结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的防护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5.
李柱 《山西建筑》2010,36(15):345-347
根据国内外地铁隧道工程的发展状况,对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与变形规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房屋变形的计算进行了论述,并分别阐述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最后得出了最精确的地表和房屋变形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线阵CCD为传感器的运动金属板坯头尾热成象探测器。此成象探测器采用改进直方图门限的图象处理技术和纵横双线阵CCD,对热轧线上的热金属板坯头尾部的自辐射图象的识别分辨力优于11mm/2000mm。其结果可用于轧钢厂优化控制热金属板坯的头尾剪切。  相似文献   
157.
工程表面粗糙度两用测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工程表面粗糙度两用测量系统的设计原理、仪器结构及测试结果。该系统可采用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两种测量方式,接触法测量范围达±100μm,最小分辨率为0.005μm;非接触法测量范围达±250μm,最小分辨率为0.01μm。  相似文献   
158.
成像光谱仪工程权衡优化设计的光学结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应用需求、卫星可提供资源和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工程技术权衡,提出了总体优化的光学结构设计方案。设计了在0.4~2.5 μm工作,焦距为800 mm,焦比为4.5,视场为1.43°的非球面三反射镜望远镜和棱镜色散非球面准直-成像光学结构的新型成像光谱仪,其调制传递函数(MTF)达到0.44~0.62,光谱分辨率为3~23 nm,仪器的总重量约为70 kg。在焦平面器件性能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相同的情况下,如果用光栅或干涉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则需要FN在3以下,仪器的总重量将>100 kg。取得了成像光谱仪分辨率高、积分时间短,焦平面器件接受的辐射能量弱等参数条件下的权衡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9.
针对4 mm厚的国产Invar合金进行激光焊接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输入下接头显微组织的差异性,并探究了晶粒尺寸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区域主要由柱状晶组成,在不同热输入下晶粒的生长模式几乎相似,但柱状晶晶粒的尺寸随着热输入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低热输入(90 J/mm)条件下的平均晶粒面积为12599.7μm2,比高热输入(200 J/mm)条件下的细化了29.8%。相比于高热输入,低热输入时焊缝底部的亚晶粒数量增多且尺寸减小,平均二次枝晶间距从6.11μm左右下降到4.26μm左右。拉伸结果表明,热输入增加引起的晶粒粗化导致接头的抗拉强度由473.4 MPa下降至432.9 MPa,同时断口处等轴韧窝的尺寸和深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