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5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21.
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工作温度不大于1373 K的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浸溃过渡层,陶瓷相阻挡层/玻璃相封填层,涂覆有复合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中于1173 K下氧化10 h的失重率仅为10.37%,氧化失重速率为5.67×10~(-5)g/(cm~2·min);1173 K←→室温空气中急冷急热10 h循环100次后,失重率为8.41%,涂层没有剥落,说明整个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能,该种复合涂层可在中低温(不大于1373 K)氧化性气氛中长时间工作,适合作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等部件的抗氧化涂层,能够大大提高C/C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相似文献   
22.
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的三维温度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C/C复合材料飞机(B757)刹车盘制动过程中温度测量过程复杂和温度场难于表征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惯性台实验对其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刹车盘制动原理和传热原理,确定了温度场有限元分析中的载荷、边界条件和加载过程。通过仿真后处理形象地描述了制动过程中刹车盘温度场的变化,直观地表现了温度场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正常着陆的能量条件下中间静盘处测温点在46s时达到最高温度659℃;承压盘和压紧盘的测温点则在48.5s时达到最高温度,整个过程各点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中间静盘的热负荷最大,温升最快,承压盘次之,压紧盘最小。对比实验测量与仿真结果,两者吻合较好,证实温度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为提高飞机炭/炭刹车副金属件防锈蚀性能, 对其进行了QPQ盐浴复合表面渗氮处理。观察了金属件渗氮后的金相组织、硬度梯度变化, 并对渗氮后工件抗锈蚀能力作了盐雾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QPQ技术对飞机炭/炭刹车副金属件表面处理, 无论工件强度、抗蚀能力都完全满足飞机刹车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4.
粘结剂对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粘结剂对飞机刹车副用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粘结剂对涂层最终抗氧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以硅溶胶及磷酸盐为粘结剂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二者各自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有最佳的抗氧化效果。在900℃,4h静态氧化试验时最佳抗氧化效果是以硅熔胶作为粘结剂的试样,样品失重率不超过1%(质量分数);而在700℃,4h时以磷酸盐为粘结剂的试样,其静态氧 重率不超过0.37%(质量分数);在保涂层保持完整,表明涂层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25.
26.
采用熔盐法在低密度炭/炭(C/C)坯体内孔表面制备了Mo_2C涂层,然后通过无压熔渗制备了C/C-Cu复合材料,研究了C/C-Cu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融Cu可自发渗入制备了Mo_2C内涂层的C/C坯体,复合材料中Cu相与C/C坯体形成相互贯穿的连通网络结构,Mo_2C涂层与Cu和热解炭(PyC)间均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反应生成Mo_2C过程中的催化石墨化及应力石墨化共同作用使C/C-Cu复合材料中Mo_2C涂层附近PyC的有序度提高。随载荷增大,C/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体积磨损率增大,而对偶的质量损失逐渐降低;载荷较大时材料磨损表面被摩擦膜覆盖的面积增大,但因粘着磨损摩擦膜的粗糙程度提高。材料磨损过程中还发生了氧化磨损,且载荷增大磨损表面O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27.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熔炼W-Cu-Zr三元系合金,在900℃下退火90天后取出样品立即淬火,采用XRD、SEM等测定其平衡显微组织。实验测得W-Cu-Zr三元系900℃等温截面中有4个三相区:Cu51Zr14+(Cu)+(W)、(W)+Cu51Zr14+Cu8Zr3、CuZr_2+W_2Zr+Cu_8Zr_3、(Zr)+CuZr_2+W_2Zr,1个两相区:(W)+W_2Zr。W-Cu-Zr三元体系中没有检测到三元化合物。二元化合物Cu_(51)Zr_(14)、Cu_8Zr_3、CuZr_2中最大的含W量分别为2.88、1.15、1.7 at.%;W2Zr中最大的含Cu量为7.71 at.%。  相似文献   
28.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C/C composites with a resin-derived carbon, a rough laminar (RL) pyrocarbon and a smooth laminar pyrocarbon, before and after braking te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of the D-band indicates the amount of defects in the in-plane lattice, while the G-to-D band intensity (peak area) ratios (I G/I 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WHM of D-band of sample with RL pyrocarbon changes greatly from 36 cm−1 to 168 cm−1 after braking tests, which indicate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lattice defects are produced on its wear surface. However, the graphitization degree of resin-derived carbon sample rises significantly, because the I G/I D increases from 0.427 to 0.928. Braking tests under normal loading conditions, involving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produce a lot of lattice defects on the wear surface, and induce the graphitization of the surface. Sample with RL pyrocarbon having a low hardness is easy to deform, and has the most lattice defects on the wear surface after braking. While raw materials with resin-derived carbon have the lowest graphitization degree which rises greatly during braking.  相似文献   
29.
水润滑条件下,在M2000型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3种具有不同基体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C/C)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3种材料的摩擦因数均先增后降。其中,完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的A材料摩擦因数波动幅度最大,在0.04~0.09之间波动;完全树脂浸渍炭化工艺(RI)制备的B材料和CVI+RI工艺制备的C材料摩擦因数波动幅度小,在0.05~0.063之间波动。3种材料的体积磨损均随载荷增加而增加,其中C材料的磨损最小,在1.7~4.5mm^3之间波动。随时间延长,3种材料的摩擦因数基本保持稳定。SEM观察表明:随载荷增加,材料磨损表面膜逐渐完整。在B材料磨损表面,临近纤维的树脂炭呈环状磨损形貌;在C材料磨损表面,热解炭磨屑呈片状形貌,轴向垂直滑动方向的纤维呈螺旋状断裂形貌。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