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2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亚微米晶粒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电解质材料,YSZ结构和性能的长期稳定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ll cell,SOFC)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重点研究了具有亚微米结构的YSZ在850℃环境中的长期老化性能,结果发现:在850℃空气气氛中老化处理300h后,YSZ中小于1μm的部分晶粒出现了继续生长的现象,使得小于1μm晶粒比例下降10%~20%;当这部分晶粒长大到1~2μm,呈现稳定状态,即没有出现晶粒的过分长大;老化600h和1000h后,小晶粒(小于1μm)所占比例几乎不变。伴随着晶粒尺寸分布变化,YSZ电解质的电导率也比老化处理初期(300h)有所降低;当老化处理600h后,电导率下降趋势变缓;老化处理1000h后,电导率基本稳定,且1000℃电导率仍然保持在0.15S/cm以上。电导率下降主要是由YSZ晶粒部分长大引起的。具有上述性能的YSZ用作SOFC电解质可以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
“三软”煤层顶板工程地质分类及变形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岩的地质、工程地质特性是影响软岩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巷道支护设计的依据。从沉积岩石学和工程地质的观点出发,以邢台矿业集团显德汪矿的“三软”煤层巷道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巷道围岩的沉积岩石学特征,对主采煤层顶板的工程地质性质作了进一步评价。以工程类比法探讨了高地应力对软岩巷道的控制作用,得出了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的新认识,为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一种经济高效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而为保护浅层资料,有利于AVO分析,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大、小炮检距资料。为此,设计观测系统的有效窗口要使P波和转换波获取率均能达到85%,即三维三分量采集设计的双85%准则,实现了P波及PS转换波用一个排列片进行采集的设计方法,保证PS转换波的覆盖次数基本不出现周期振荡。此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4.
承压水体上对拉工作面开采 ,在国内外尚不多见 ,与其它开采方法相比 ,对拉工作面错距的确定是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淮北杨庄矿 2 6 35对拉工作面错距为试点 ,通过现场矿山压力观测 ,认为对拉面错距应为 1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5.
方位AVO技术检测储层各向异性的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三维纵波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了减小噪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对地震道按不同的方位角范围进行叠加和偏移,然后利用不同方位角的处理结果对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保持振幅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目的层反射具有明显的振幅随方位角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向异性预测结果与综合地质分析和钻井资料解释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下一步的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探索了以NiO和YSZ微粉为原料,采用干压成型的方法制备NiO-YSZ/YSZ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iO含量的减少,实验样品收缩率和相对密度均逐渐增加;当NiO含量从46%(体积分数,下同)降为30%时,1400℃,1 h下得到的样品收缩率由17.6%逐渐增至21.8%,相对密度由64.04%增至75.93%;1450℃,2 h下得到的样品收缩率则由21.2%逐渐增至23.3%,相对密度也由66.9%增至74.2%.选用1400℃,1 h的烧结工艺能得到晶粒大小均匀,晶粒尺寸较小的复合材料.各复合层的收缩率差值在1%以上,即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翘曲.要以干压成型制备NiO-YSZ/YSZ复合梯度材料,3层复合是远远不够的.复合梯度材料较好地改善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接触状态,为其在燃料电池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应用多波多分量技术预测轮南地区中生界储集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轮南地区地震转换波勘探中,研究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采集时,要使药量、炮检距等满足接收转换波的要求;处理时,采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平面波理论与平面波的偏振投影技术,实现P波、SV波的波场分离,转换波处理时考虑到共转换点并非在炮点与检波点的中点,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求取其时距曲线进行叠加,得到转换波叠加剖面;解释时,首先进行P波剖面解释,正确认识波形,利用VSP测井和声波测井等资料标定转换波剖面后,解释反射明显的地球物理界面,制作压缩剖面,将P波剖面与SV波剖面一一对应分析,识别内幕波形变化,测算各种属性。应用该技术,发现轮南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储集体地震波动力学特征有明显差异。图8表1参8  相似文献   
98.
粉煤灰除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种新型的柱浮选除炭工艺,通过各种条件下的粉煤灰常规浮选与浮选柱浮选对比试验,表明双射流浮选柱浮选流程的分离除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浮选分选系统,更适于微细颗粒分选,具有入料适应性好、分选精度和产率高的特点。其分选效率和工艺成本均优于传统的浮选机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9.
伊通地暂原油的重要性质是含蜡量高,原油碳同位素值主要在-29‰至-26‰之间。显示出较重的碳同位素特征,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存在低熟油,依据最新地化分析资料研究认为:原油性质与伊通地暂特殊的原油母有关;目前已经发现的原油基本为成熟原油,而非低熟油,部分为高成熟原油;由南部的莫里青断陷到鹿乡断陷,再到北部的岔路河断陷,原油成熟度逐渐增高。图4参4(刘鸿友摘)。  相似文献   
100.
矿井巷道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久龙  李飞  彭苏萍  孙晓云 《煤炭学报》2014,39(8):1742-1750
矿井掘进工作面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要求准确探测巷道前方地质异常体,探测空间小,干扰大,技术要求高。从方法原理、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和仪器设备4个方面对地震方法、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其他物探方法用于超前探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近几年来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构造、岩层含水性超前探测以及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地震精细成像、槽波超前探测、瞬变电磁波场转换与合成孔径、直流聚焦法超前探测、磁共振超前探测、井下陷落柱等超前探测以及全空间反演和联合反演等技术。围绕提高超前探测的精度、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和增加探测距离,实现精细探测,提出了掘进工作面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的发展方向,包括完善全空间物理场基础理论、开发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提高探测精度和分辨率的精细数据处理方法等。探讨了仪器装备要向实时预报、智能化、一体化、防爆、轻便化、抗干扰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