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2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喆  彭苏萍  郑晶 《振动与冲击》2014,33(21):155-160
针对非平稳的微震信号,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其滤波、消噪。但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严重的端点效应,会影响分解结果。为了改善端点效应,针对微震信号低频特点,提出了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对微震数据端点处进行波形延拓的方法。LMS自适应滤波器经过信号内部的数据训练后从端点处向左右延拓波形,延拓过程中生成符合内部信号趋势的极小值和极大值,波形的延拓长度由延拓算法自适应决定。在EMD对信号分解过程中得到前一层模态分量后均再次对剩余信号进行延拓,进而进行下一层分解,以此修正插值算法带来的误差。最后根据信号频率特点对得到的模态分量有选择的重构,达到降噪的目的。利用仿真数据和煤矿微震监测数据对LMS自适应延拓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减小经验模式分解的端点效应,特别对低频的微震信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
在21世纪的今天,能源和环境对人类的压力越来越大.当人们把能源供应仍然寄托于煤的综合利用为主时,可以直接使用多种碳基燃料的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技术将是新型高效洁净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发展大型电站技术的同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分布式电站和备用电源技术及示范工程蓬勃开展.世界范围内,各种相关鼓励SOFC快速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千瓦量级的SOFC发电系统将在军方首先试用,多国联合的SOFC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实施.  相似文献   
23.
模糊数学在粉煤灰科学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模糊数学的聚类分析原理 ,运用 MATLAB程序研究了粉煤灰科学分类的问题 .选择与粉煤灰品质有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为模糊聚类分析的特征指标 ,以活性特征为目标 ,通过计算获得了较科学的分类结果 ,并用美国 TC FAB-67标准中灰渣火山灰活性指数测定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模糊分类法克服了以往分类法的片面性 ,能较全面地反映粉煤灰产品品质性能 .从而可为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多分量转换波裂缝检测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缝裂隙的探测,对于裂缝性油气藏、煤炭开采以及煤层气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转换波裂隙探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已开始应用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之中。本文介绍了多分量转换波裂隙探测技术的原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理论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外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最后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煤层裂隙探测的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层裂隙探测的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原理,即根据地震资料,在一定时窗范围内统计地震波的几何形状、频率、能量变化快慢及各种地震属性,从而在剖面上和平面上划分各种地震属性特征总和相近的区域,通过钻孔和已知裂隙资料的标定,探测煤层裂隙.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对淮南潘三矿煤层裂隙的探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可以为矿井瓦斯危险性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GIS、SMS/GPRS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环境监测中远程采集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的问题,研究了无线通讯SMS/GPRS的通讯原理以及与GIS无缝集成技术.系统通过SMS/GPRS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数据的无线实时传输,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对监控数据进行可视展示,借助GIS窄间分析功能分析污染源影响的地理区域.解决了系统实现的软件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系统适用于环保部门监测数据采集、通讯传输、GIS管理和分析决策.  相似文献   
27.
不同围压下砂岩孔渗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采用三轴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析了砂岩储层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和不同围压下岩石的孔渗性,建立了砂岩岩石应力—应变与渗透率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的总体规律是在弹性阶段渗透率随应力的增大而略有降低,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随着新生裂隙的扩展、贯穿,岩石的渗透率先是缓慢增加然后急剧增大,在峰前或峰后达到极大值,残余流动阶段原有裂隙开始压密闭合,渗透率开始降低。砂岩的孔渗性与其所承受的有效侧压大小密切相关,表现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随侧压的增大而减小,且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成岩作用不同的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小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表现为在侧压的作用下,成岩作用程度较弱的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或渗透率减小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地高于成岩作用程度较强的砂岩。  相似文献   
28.
沉积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对煤炭开采矿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岩体结构的力学特征是由沉积岩石的岩性和岩体中各种类型结构面所决定。对于层组岩体采用硬质岩石百分比含量K来表示沉积岩体岩性特征,并将沉积岩体按岩性分为3类,即硬质岩体、中硬岩体和软质岩体:根据结构面发育程度和工程规模将沉积岩体结构划分为完整结构、块裂结构、碎裂结构和松散结构4类。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在采动影响下不同岩体结构类型顶板岩体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由完整到块裂和碎裂结构,顶板岩体中回采工作面的支承压力亦由大到小变化,且支承压力峰值位置随着岩体破坏程度的增强向项板岩体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29.
采场弯曲下沉带内部巷道变形与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岩层弯曲下沉带内的一条巷道,通过设点观测下沉值,量测巷道两帮及顶底移近量,结合采面推进速度及矿压观测资料,以及FLAC^3D的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岩层弯曲下沉带内部巷道的变形和岩层移动规律,丰富了上覆岩层移动的佐证,在新集矿区获得了岩层内部的移动参数,为巷道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直接依据,为反程序开采中合理错开上下层的布面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沉积岩石学和工程地质力学的观点出发,以显德汪矿的软岩巷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深入研究了岩石物化、水理性质,探讨了地应力对软岩巷道的控制作用,得出了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