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2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对新型气泡雾化喷油器的雾化特性和燃烧特性进行实验室锅炉热态试验基础上,本文从雾化气体供应、燃油供应和安全风险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船舶上使用气泡雾化喷油器在技术上可行,并且对系统略有改动,同时对动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以黑曲霉HY-M27为菌株,麸皮和豆粕为发酵主料,采用固态发酵法来生产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RSM)实验确定了黑曲霉HY-M27的最佳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物橘皮粉的添加量为1.28g/10.5g干基、初始pH为5.15、接种量为2.7×106个/g干基,在此优化条件下,果胶酶活力可达到6839.86U/g。在果醋中加入果胶酶后,其澄清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3.
对4类5种不同粒径制砖用煤矸石泥料的基本性能和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临界粒度为0.1,0.2,0.5,0.8,1.0 mm等5种煤矸石粒径和1,2,3,4,7,10 d等6种陈化时间与制砖泥料可塑性指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粒度从1.0 mm降低到0.1mm时,泥料的可塑性指数达到原来的1~3倍;1~3 d陈化时,泥料可塑性指数随陈化时间增加较大;陈化时间超过3 d,泥料可塑性指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4.
65Mn弹簧钢丝生产的拉簧服役几个月后发生断裂。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弹簧断口表面进行形貌、金相组织等检测,对弹簧断裂原因及断裂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弹簧断口为疲劳失效断口,疲劳源处表面微裂纹是引起疲劳裂纹萌生的直接原因,表面微裂纹则是由不良抛丸工艺造成的。弹簧厂通过更换新钢丸并降低抛丸速度消除了疲劳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复用反射电极结构的高精度绝对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以增量式时栅传感器为基础,将单对极与多对极相结合,整周多对极作为精确测量部分实现高精度,整周单对极作为粗略测量部分实现绝对定位。提出了一种分时复用反射电极结构,粗测部分和精测部分共用一组反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因此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小型化,同时动子无需引线,应用环境更广。通过分时间段对粗测部分和精测部分施加激励信号,并把不工作的电极接地,可以有效消除粗测部分和精测部分之间的串扰,保证测量精度。采用PCB技术制造了外径Φ=60 mm,内径Φ=26 mm的传感器样机。通过理论分析和结构优化,最终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达到了±12″。  相似文献   
106.
采用Deform-2D有限元软件模拟H65黄铜ECAP变形实验, 分析H65黄铜ECAP变形规律及第二相取向的演变, 并结合H65黄铜ECAP变形实验验证H65黄铜ECAP变形过程中第二相取向的演变.结果表明:ECAP变形过程可分为开始变形载荷逐渐增加,逐渐变形载荷增加迅速,变形稳定载荷一定范围内波动,退出变形载荷减小迅速4个阶段;试样中心的等效应变分布随挤压道次的增加而逐渐趋于稳定,并集中在试样的3~9 mm区域内;偶数道次挤压,可以获得等效应变较均匀的变形件;模具内角转角处是裂纹优先产生的地方.第二相取向的演变模拟与实验基本一致,即试样中心水平第二相,经奇数道次挤压后,大约与水平正方向呈约30 °规则的分布在基体中;经偶数道次挤压后,心部和边部的取向各不相同.试样中心竖直第二相,各道次挤压后,取向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7.
在以桥梁结构振动频率作为损伤识别的参考时,针对现场随机车辆参数行车激励对桥梁实测频率的干扰问题,通过建立实验室缩尺模型桥,并采用模型小车模拟现场随机车辆参数行车激励的方法,对随机车辆参数干扰实测频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机车辆参数会干扰桥梁实测频率。通过对实测频率进行概率统计获得桥梁结构振动的统计频率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在进行损伤识别时随机车辆参数行车激励对桥梁结构实测频率的干扰问题,为真实车辆行驶条件下的桥梁动力损伤识别提供稳定可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08.
彭凯 《中国造纸》2021,40(10):74-77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广泛应用DCS完成生产线的控制和操作,由于生产设备供应厂商不同,一条生产线可能会有超过两套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对整个生产线的完全控制和操作,不同的控制系统之间需要数据交换来完成系统之间的融合。本文就西门子S7-400与METSO DNA系统之间的通信,介绍了通过DP/DP耦合器来实现DCS与PLC间通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苯乙烯和4-乙烯吡啶嵌段共聚物(PS-b-P 4VP),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结构分别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1H-NM R)进行了表征。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S-b-P 4VP增容PS/P 4VP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氧稳定自由基(HTEM PO.)存在下,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聚合,所制备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在1.15~1.25范围;将该聚苯乙烯溶于4-乙烯吡啶可以继续引发4-乙烯吡啶的聚合反应,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在1.12~1.30范围。1H-NM R说明共聚物为嵌段共聚物。AFM结果说明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PS-b-P 4VP是PS与P 4-VP的良好增溶剂。  相似文献   
110.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误码测试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误码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该测试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经过仿真和实际应用验证,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