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研究了时效处理对ZGMn13钢形变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Mn13钢的形变强化性能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2.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C95级石油套管用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后试验钢的奥氏体沿着轧制方向拉长,呈扁平状,再加热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则为等轴状;随着调质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合并,尺寸变宽,板条边界模糊,同时析出的碳化物也明显粗化,相邻晶粒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直接淬火试验钢与再加热淬火试验钢相比,其板条更细小、位错密度更高、相邻晶粒小角度晶界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23.
丁志敏 《地基处理》2003,14(1):28-30
本文简要阐述了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控制,桩身以及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4.
结构钢强韧性及断裂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30CrMnSiA钢亚温淬火强韧性变化规律和机制。用金相分析和定量金相分析研究了亚温淬火后的各种组织形态,用硬度、冲击、拉伸、断裂韧性试验方法测定了相应的强韧性变化规律,用扫描电镜断口形貌分析和断口剖面金相分析研究了裂纹扩展特点。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后若经高温回火,针状复合组织中的裂纹系通过相界面和剪断铁素体而交替扩展;小颗粒状组织中的裂纹仅沿相界面而扩展;大颗粒状组织中的裂纹则以解理断裂方式通过铁素体。亚温淬火后若经低温回火,无论对于何种形态的复合组织,裂纹均系通过铁素体本身解理断裂而形成,并以解理方式通过铁素体而扩展。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Nb在快速感应加热条件下对C95油井管用调质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将不同Nb含量的试验钢感应加热到850℃~1000℃后立即淬火,结果表明,不含Nb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与淬火温度服从 Arrhenius关系(D=8.98×102 exp(-5.8×103/T)),而含Nb试验钢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 ,且Nb含量增加Tc升高,超过临界温度Tc 后服从Arrhenius关系,Tc 以下Nb显著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Nb不仅减小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同时还减小了马氏体板条束尺寸,650℃回火后含Nb试验钢的回火硬度较高,不含Nb试验钢的回火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而含Nb试验钢的回火硬度随淬火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6.
李鸿娟  高扬  丁志敏  孙承鑫 《材料导报》2013,27(Z1):211-21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铜包钢双金属复合导线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铜包钢双金属复合导线的制备方法及分析了每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铜包钢双金属复合导线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未来铜包钢双金属复合导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AlCl3-NaCl-KCl低温无机熔盐体系中电镀铝时电流密度对Q235钢基体上铝晶粒沉积形貌的影响,并从铝晶粒沉积过程中总的自由能变化的角度对其析出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由80%AlCl3+10%NaCl+10%KCl所组成的熔盐中,当温度为150℃、电流密度为20.0~98.7 mA/cm2范围内电镀时,均可在Q235钢表面上获得完整、致密的铝镀层。电流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铝晶粒的形态和尺寸。电流密度低时,铝晶粒呈片状;电流密度高时,铝晶粒呈颗粒状,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铝晶粒尺寸呈现减小趋势。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探讨了电流密度大小对电镀铝晶粒尺寸及形貌的影响。电流密度对铝晶粒形貌的影响与铝晶粒在Q235钢基体上沉积时形核及长大过程中的总自由能变化,特别是由电流密度大小所决定的铝晶核析出电化学能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提高列车车轴的使用寿命,研究分析了不同强化处理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及其粗糙度、表层组织结构、表面硬度及其深度和表面残余应力,探索了滚压处理和不同载荷超声滚压处理对25CrMo4车轴钢表面强化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磨削试样相比,滚压和超声滚压处理均改善了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其中低载荷超声滚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最低,达到了0.2μm;高载荷超声滚压试样的表层获得的塑性变形层最深;高载荷超声滚压试样的表面硬度值最大,达到了370 HV0.1,并形成了深度为150μm左右的硬化层;滚压试样和超声滚压试样表面均产生了较高的残余压应力。滚压和超声滚压处理使25CrMo4车轴钢表面硬度及硬化层深度的增加、产生较高的残余压应力和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均会对其疲劳性能的提高产生有利的影响,特别是超声滚压处理的效果更佳。但过高的载荷会使车轴钢的表面粗糙度升高,从而对其疲劳性能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搅拌摩擦加工制备镁基铝覆层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采用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成功地在镁合金表面覆合一层铝层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界面组织、元素成分分布、界面结合力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不同焊接速度对重叠区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界面由N道次区、重叠区和N+1道次区组成,重叠区界面过渡层的厚度随着焊接速度的降低而增加.其过渡层由Al+Al3Mg2相和Mg+Al12Mg17相组成.重叠区界面的剪切力随着速度的降低而增加,断裂方式为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30.
低温熔盐电镀铝阴极沉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1C13-NaC1-KC1三元无机熔融盐体系中低温电镀铝的反应步骤及速率控制步骤进行分析,对电镀过程中镀液成分以及镀铝层沉积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熔融盐电镀铝镀液中各反应物浓度及温度等因素与铝在阴极沉积速率间存在着定量关系,由此推导出镀铝层沉积速率的动力学经验方程式:υ=2.0697[Al2Cl7-]2.5834[AlCl4-]-0.4707exp[12.04(T403T)]。结果显示,Al2Cl7-的浓度控制着整个电镀过程的进行。从而,从动力学角度解释并丰富了低温熔融盐电镀铝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