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数理化   2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陈日耀  陈震  郑曦  陈晓  张娟灵 《无机化学学报》2009,25(12):2143-2150
在海藻酸钠(SA)中添加八羧基铜酞菁(CuPc(COOH)8),并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八羧基铜酞菁阳膜层和壳聚糖(CS)阴膜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八羧基铜酞菁-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双极膜(CuPc(COOH)8-SA/mCS BPM)。在海藻酸钠中添加八羧基铜酞菁以促进中间层中水的解离。用FTIR、SEM等对制备的CuPc(COOH)8-SA/mCS双极膜进行了表征。作为比对,制备了Fe3+离子改性的Fe-SA/mCS双极膜和二茂铁(Fc)离子改性的Fc-SA/mCS双极膜。实验结果表明,CuPc(COOH)8-SA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容量、H+离子透过率均获得提高。与Fe3+离子改性或二茂铁离子改性的mSA/mCS双极膜相比,CuPc(COOH)8-SA/mCS双极膜的阻抗、电阻压降(IR降)和溶胀度降低,在H+离子浓度低于8 mol·L-1的酸溶液中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252.
蔡燕红  陈日耀  郑曦  陈晓  陈震 《化学学报》2009,67(10):1127-1133
分别以FeCl3和戊二醛等对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改性, 制备了mPAM/mCMC双极膜. 测定了PAM、CMC胶体的电荷密度, mPAM/mCMC双极膜离子交换能力、I-V工作曲线等参数. 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膜形貌与成分作表征, 膜厚≈260 μm, 中间界面层厚为纳米级. 热重分析表明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以mPAM/mCMC双极膜为电解槽的隔膜, 间接电氧化甘油为甘油醛. 在电场的作用下, 双极膜中间层中的水离解产生H+和OH−, OH−及时地传输入阳极室, 中和了电生成甘油醛时生成的H+, 促进了正向反应的进行. 槽电压稳定, 产率达91.6%, 电流效率为65.5%.  相似文献   
253.
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辅以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简化的推流式曝气池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并采用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求解。通过模拟得到了不同曝气速度下曝气池特征断面的气相体积分数、气液两相速度的分布规律以及湍动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的曝气速度范围:当曝气速度范围为6.25m/s~7.813m/s时,简化的推流式曝气池内的气体分布均匀,池内的气体和液体混合充分,可为曝气池的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4.
王鑫华  王建辉  庞磊  陈晓娟  袁婷婷  罗卫军  刘新宇 《物理学报》2012,61(17):177302-177302
本文通过恒定应力加速实验对GaN微波单片集成电路中SiN介质MIM电容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 研究了高场下MIM电容的两种失效模式、临界介质击穿电荷密度以及平均失效前时间. 通过不同温度下介质电容的导电特性求解了介质内的缺陷能级.重点分析了SiN介质MIM电容的退化机理, 研究认为高应力下介质内产生新的施主型缺陷,并占据主导地位,其缺陷能级逐渐向深能级转移; 缺陷的持续增加加剧了介质内载流子的散射,导致应力后期泄漏电流降低. SiN介质MIM电容退化机理的研究为加固介质电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5.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无电化学活性的柚皮苷为模板分子,采用循环伏安法(扫速为100mV/s)在碳电极上往复扫描30次,电聚合出具有识别柚皮苷分子功能的敏感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全反射(XRR)及电化学方法对该印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印迹传感器敏感膜与非印迹膜在形貌结构和电化学特性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此传感器对柚皮苷有较好的选择性,响应快(30s),在6.0×10-5~1.4×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重现性好(RSD=1.8%,n=5);传感器对柚皮苷的检出限为1.6×10-5mol/L。  相似文献   
256.
一、引言 进气道的地面状态性能是进气道各种状态下的重要性能之一.大家知道,设计点取在高空高速状态下的进气道,当在地面状态工作时,进气道性能严重恶化.斯贝发动机对地面工作状态下规定的指标较高,它要求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σ达0.905,周向总压畸变指数DC_(60)为-0.25.为了使本进气道与斯贝发动机  相似文献   
257.
根据已发表的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0型标准株S7基因设计合成一对与其5′-NCR (noncoding region)序列同源的引物, 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扩增出 HbC3株和10型标准株长度分别为277 bp和290 bp的S7基因5′非编码区cDNA片段, 以建立起dsRNA体外扩增系统.将扩增的BTV-HbC3毒株的S7基因5′非编码区片段通过粘端连接克隆到pUCm-T载体中, 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 表明获得重组质粒pUCm-T-BTV-HbC3-S7.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将2个毒株的S7基因5′非编码区与呼肠孤病毒-3 (reovirus-3) 型比对, 发现BTV-HbC3株与呼肠孤病毒-3 L2基因5′非编码区基因具有完全的同源性.将BTV-HbC3毒株接种在不同细胞系如猴肾传代细胞(Vero)、人肝癌细胞(Hep-3B)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等细胞株上,比较BTV-HbC3在不同种系细胞上的增殖特征,并且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证实BTV-HbC3和BTV-10型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提示BTV-HbC3株可能是蓝舌病毒的一个新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58.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钐类卡宾与乙烯的环丙烷化反应的机理. 对钐类卡宾试剂CH3SmCH2I和CH2CH2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构型的全部结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 并计算了THF溶液的溶剂化效应, 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 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CH3SmCH2I与CH2CH2环丙烷化反应按亚甲基转移机理(通道A)和卡宾金属化机理(通道B)都可以进行, 与锂类卡宾的反应机理相同, 通道A比通道B反应的势垒降低了14.65 kJ/mol. 溶剂化效应使通道B比通道A的反应势垒大幅度提高, 更有利于反应沿通道A进行, 而不利于通道B.  相似文献   
259.
合成了9种1-(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亚甲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三环[3,3,3,0~(1,5)]十一烷。合成方法简便,易于后处理,经元素分析、IR、1HNMR、MS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0.
以Cu+和Zn+与CS2反应作为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范例体系.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第一过渡金属离子在基态和激发态与CS2反应的反应机理. 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并用UCCSD(T)/6-311G*方法对各驻点作了单点能量校正. 在Cu+与CS2反应中, 计算了单重态初始中间体1IM1到三重态插入型中间体3IM2的反应交叉势能面. 确定了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CS2的反应为插入-消去反应, 找到了基态和激发态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