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工业技术   4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用DSC法研究了VDC-AN悬浮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和热熔融行为,并用Barton方程定量关联了Tg与组成的关系,用TGA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AN单元对与其相邻连拉的VDC单元脱HC1有诱导催化作用,由DCS法和X射线衍射法得到高VDC含量的共聚物结晶度与AN含量成线性关系,而在高AN含量时则与AN组成成三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72.
以偶氨二异丁腈(AIBN)作引发剂,合成了偏氯乙烯(VDC)/丙烯腈(AN)/苯乙烯(St)三元悬浮共聚树脂。在聚合过程中,压力先逐步升高后下降。当悬浮聚合质量投料比为60:15:25(VCD/AN/St)时,其压力转变点的转化率约为55%~65%。聚合得到的三元VDC-AN-St悬浮共聚树脂为球形半透明颗粒,重均粒径约为50.56μm。合成的悬浮液中存在数量较多的微小粒子,加入NaNO2可减少其  相似文献   
73.
采用水相悬浮浸渍法制备可发泡偏氯乙烯(VDC)-丙烯腈(AN)-苯乙烯(St)三元共聚树脂颗粒,研究了体系中1-一氟-1,1′-二氯乙烷(R141b)蒸汽压对R141b分另1在水和树脂中溶解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发泡剂加入量的设计。  相似文献   
74.
戚栋明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2006,57(10):2459-2463
为了调控含纳米SiO2的丙烯酸丁酯细乳化后液滴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研究了细乳化体系组成和超声分散条件对细乳化液滴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存在使细乳化液滴粒径及粒径分布趋于稳定的临界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乳化剂浓度增加,液滴粒径减小,而十六烷浓度对液滴粒径影响较小;随着BA分散液中纳米SiO2质量分数和BA分散液/水质量比的增加,液滴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这是由于纳米SiO2粒子吸收了部分超声波能量,同时改变了分散相特性所致.当放置或聚合温度在65℃以下时,细乳化液或相应的聚丙烯酸丁酯/纳米SiO2复合乳胶能稳定分散.  相似文献   
75.
对近期氯乙烯聚合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在聚合化学方面的研究包括复合引发剂引发氯乙烯聚合动力学、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茂金属催化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在成粒机理方面的研究包括氯乙烯悬浮聚合和新型非均相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76.
张震乾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2005,56(11):2207-2211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 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其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异佛尔酮二异氟酸酯、丙烯酸羟丙酯和聚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本体法两步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经光热引发交联成型后可用作聚氨酯弹性体。通过温度、原料、催化剂类型及其用量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齐聚物的合成是二级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大;不同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常数明是不同。由于催化机理的不同。有机锡和叔胺催化剂造成反应速率常数差异较大.并且发现使用三乙胺催化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8.
黄岐善  刘青  翁志学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学报》2002,53(10):1061-106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自由基交联共聚合为研究对象 ,考虑到单烯与双烯自由基交联共聚合过程第 3种双键———悬挂双键的影响 ,在低双烯单体用量下简化为拟三元自由基共聚合 ,引入具有Arrhenius性质的交联影响因子 ,建立拟三元自由基交联共聚合动力学模型 .经自由基本体和溶液共聚试验验证了拟三元自由基交联共聚合动力学模型 ,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平均交联密度随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比较了本体共聚和溶液共聚条件下平均交联密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9.
对纳米SiO2粒子静电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氯化氢(AIBA)引发剂,进而在其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而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介质pH值高于SiO2粒子等电势点时,纳米SiO2能与AIBA发生静电吸附而锚固上引发剂.使用高速离心分离/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证明引发剂吸附存在一个稳定上限,在pH=10时为0.067g·(g·SiO2)-1.随着纳米SiO2粒子锚固AIBA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小;乳化剂OP-10用量过大时,复合粒子的胶体稳定性降低.原位乳液聚合得到的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典型形态为"草莓"型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