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分析手段对445J2不锈钢冷轧断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45J2不锈钢钢带中心层析出大块状富铌碳化物是钢板冷轧断带的主要原因,裂纹在中心层大块状碳化物处萌生.445J2不锈钢在凝固后期,Nb、Ti、C等元素在中心层偏析富集导致块状富铌碳化物析出;此外,中心层条带状组织和周围粗大的铁素体晶粒也降低了材料的塑性,裂纹沿粗大的铁素体晶粒扩展,最终钢带断裂失效.可通过降低钢坯凝固冷却速率,提高浇注温度,使用电磁搅拌离散Nb、C元素富集,生成大量等轴晶,有效避免在中心层生成有害块状富铌碳化物.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Nb+Ti双稳铁素体不锈钢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α织构逐渐减弱,γ织构逐渐增强,当退火温度为920℃时,α织构基本消失,材料以γ织构为主。对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的探讨认为,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较强的γ织构归因于定向形核和选择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分析了15Cr-15Mn-0.4N不锈钢棒材圆心部位点状偏析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点状偏析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含Nb析出物以及聚集的大量夹杂物而形成的.调整AOD吹氮工艺,加强钢液的吹氩搅拌操作,以及在加入合金后保持充分的冶炼时间,有利于减少此类偏析现象和夹杂物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使用宏观观察、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分析手段对高频焊管焊后弯管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域晶粒内部多边形化的亚晶是导致汽车排气管焊缝区域韧性下降、硬度升高的原因,最后在弯管成型时,焊缝处受到拉应力导致开裂。从焊缝处的发现的晶粒内存在的大量多边形化的亚晶的现象推断出出现问题的工艺段,通过改进,消除了弯管成型开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控氮00Cr13Ni4Mo(S13-4N)与低氮00Cr13Ni6Mo(S13-6)的性能,对比分析了氮元素对00Cr13Ni4Mo的强度、韧性、耐蚀性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回火温度≤550℃时,控氮的S13-4N比低氮的S13-6的强度更高,韧性更低;回火温度≥550℃时,规律逐渐变得相反;S13-4N在450℃左右出现回火脆性现象。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13-6的耐点蚀性能优于S13-4N。XRD和EBSD结果表明,两种钢在550℃以上温度回火时出现逆变奥氏体,600℃附近含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韧性最佳,S13-6中的逆变奥氏体总量多于S13-4N,但形态不同。分析认为:氮比镍稳定奥氏体的能力强,而镍形成逆变奥氏体的能力则更强,逆变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对韧性的影响很大;S13-4N的450℃回火脆性主要是由于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金相和EBSD等技术,观察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对00Cr21Mo1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态、热轧退火态、冷轧退火态织构的变化的影响情况,并分析讨论了较高终轧温度下铁素体不锈钢00Cr21Mo1塑性应变比(Rm)较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较低的终轧温度下,00Cr21Mo1热轧态组织形变带宽度较小,受轧辊切应变而形成的{110}<001>、{110}<112>、{4 4 11}<11 11 8>织构组分强度较小,且均匀、分散,最终冷轧退火态以{111}面织构为主,塑性应变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