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可持续发展看,化石能源终将耗竭.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需要发展大规模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质能,并大力推进荒漠地区基地和氢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进行了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本文简要叙述了有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52.
53.
Effect of Lanthanum Ion on Peroxidase in Pla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interaction of MP-11 as a model of antioxidatase enzymes with La^3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La^3 can increase in the non-planarity of heme and the content of α helix and β turn conformations of the MP-11 molecule. The change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MP-11 molecule can increase in the exposure extent of heme to the solution. Therefore,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MP-11 is promoted and the eleetrocatalytic activity to the reduction of H2O2 is increased.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for the interaction of peroxidases(POD),one of the antioxidatase enzymes, obtained in the living plant experiments at low concentration of La^3 .  相似文献   
54.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190nm的P(NIPAM-co-St)纳米微球,由扫描电镜图片可以观察到,合成的微球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微球,其表面光滑,排列整齐。在此基础上,使其与Sm(Ⅲ)相互作用形成了P(NIPAM-co-St)-Sm(Ⅲ)配合物体系,并用FTIR、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初步表征。研究表明:在P(NIPAM-co-St)中加入微量Sm(Ⅲ)后,Sm(Ⅲ)与羰基上的氧原子发生配位键合作用,使热敏性高分子P(NIPAM-co-St)兼具良好光敏性。P(NIPAM-co-St)-Sm(Ⅲ)体系在322nm波长附近有较强荧光发射,且强度比P(NIPAM-co-St)高114%。因此,Sm(Ⅲ)与P(NIPAM-co-St)相互作用,不仅能改善PNIPAM的特性,而且能扩大它的应用领域,并使其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用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5.
我国燃料电池发展概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燃料电池研究与开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质量轻、体积小、能量转换效率高等。本文综述了我国燃料电池的发展概况。依燃料电池所用电解质的类型,分别讨论了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我国的研究、开发与进展状况,并与国外燃料电池近年来的研究水平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56.
以醋酸钯和醋酸亚铁为前驱体, 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制备了碳载Pd3-Fe1(Pd3-Fe1/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催化剂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 制备的Pd3-Fe1/C复合催化剂具有单相均一的合金结构, Fe进入Pd晶格改变了Pd电子结构和结构常数。电化学数据表明, Pd3-Fe1/C对氧还原比Pd/C催化剂有更高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7.
小型燃料电池商品化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实现商品化的优势和存在的技术问题;指出价格是它们商业化的关键问题,由于DAFC能制成小功率的电池,受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很可能会优先商业化。  相似文献   
58.
固相反应制备Pt/C催化剂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得Pt质量分数为20%的Pt/C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分析方法比较了制得的催化剂与E-TEK公司Pt/C催化剂、传统液相反应方法制得的Pt/C催化剂间的性能差别.结果表明:运用固相反应方法和传统液相化学反应方法制得的Pt/C催化剂中,Pt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8nm和8.5nm;并且,利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得的Pt/C催化剂拥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与E-TEK公司的Pt/C催化剂相当.远远优于传统的液相反应方法制得的Pt/C催化剂.  相似文献   
59.
通过NaH2PO2自分解方法制备了高分散性的Pt-P/C催化剂,并且使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NaH2PO2的加入可有效降低催化剂的粒径,约为2.3nm。此外,亦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测试了P的掺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tP/C催化剂不但能够增强催化剂对甲醇催化氧化的活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该测试结果表明Pt-P/C催化剂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相似文献   
60.
报道了用水热法合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碳载Pd-Fe(Pd-Fe/C)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Pd-Fe/C催化剂中的金属粒子,其平均粒径较小,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表明:Pd-Fe/C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