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工业技术   3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31.
烧结半干法脱硫副产物脱硫灰因其成分复杂,组分含量波动大,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提出将脱硫灰替代部分熔剂返回烧结,新生成的含硫烟气导入活性炭脱硫塔后制取硫酸的新方法,并开展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脱硫灰主要发生分解还原反应,脱硫灰带入的硫97%进入烧结烟气中。脱硫灰的加入对烧结矿成分和质量以及成品率影响不大,固体燃料消耗略微升高,但当加入量大于0.15%后,烧结机利用系数下降明显;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因设计富余能力较大,对系统脱硫效率影响不大,但后续制酸系统余量不足,当脱硫灰加入量超过0.15%后,实际硫酸产量下降25%;脱硫灰进入烧结处理完全可行,但加入量不宜超过原料配比的0.15%。  相似文献   
332.
针对中东碳酸盐岩储集层特点,研发低黏度、具有适当缓速能力、可在线混配的微乳酸,利用旋转圆盘、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岩心驱替同步CT扫描实验,开展与盐酸、胶凝酸、乳化酸、表面活性剂胶束酸4种常规酸液体系的对比实验,明确裂缝面的微观刻蚀特征与导流规律,定量评价残酸水侵及返排过程中饱和度场的变化规律与油相相对渗透率的恢复程度。研究表明:在微乳酸油核中添加带负电的极性剂后,可增强其在灰岩表面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H+传质速度,同时负电油核与Ca2+盐不混溶,微乳酸整体结构不会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a2+盐破坏,吸附性能可调且微乳结构稳定。微乳酸沿裂缝壁面垂向渗透能力强,可渗入裂缝壁面深部形成网状刻蚀,极大改善裂缝周围储集层的渗透能力,且在高闭合压力下可保持较高的导流能力。微乳酸残酸与原油混合后形成微乳液,微乳液、油、水三者之间处于近混溶状态,基本无水锁现象,返排阻力低,残酸返排率和油相相对渗透率恢复程度高。  相似文献   
333.
为解决现有结构光视觉装置的标定方法需要高精度特制靶标且标定过程复杂的问题,实现标定过程的流程化,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特制靶标的结构光视觉自动标定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自动标定系统。该系统控制机器人带动结构光视觉装置做两组运动对非特制靶标拍照,第一组运动通过8次平移和3次末端姿态改变运动,利用靶标平面的特征点信息并结合机器人的姿态信息获取相机参数和手眼参数,第二组运动通过5次平移,利用相机外参数和机器人的位移信息求解出光平面方程。采用具有清晰图像信息的卡片式物体作为靶标,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完成线结构光平面标定,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靶标的选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测量30 mm、50 mm和60 mm标准块时,平均绝对误差均值为0.049 6 mm,相对误差均值为0.11%,标定精度能够满足毫米级的测量要求,能适应如焊缝跟踪、物体测量等工业现场对结构光视觉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