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51.
一类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及其在稳态晶体生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将未知函数展开成复数形式的Fourier级数,求出了一类偏微分方程的三角级数形式的解析解,并研究了其收敛性。最后,把结果用到稳态晶体生长的控制方程上,得到了二维稳态晶体控制方程的解析解。理论结果表明沿晶体生长方向浓度分布具有周期性震荡衰减性质,而沿横轴方向,浓度变化呈现为周期性一致变化。理论结果有助于揭示稳态胞晶周期性增长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52.
53.
54.
Al-La合金组织形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熔炼方法,用石墨铸型,在常规铸造条件下分别制备了Al-20%La、Al-30%La、Al-35%La和Al-40%La合金试样.通过组织形貌观察和相组成测定,发现Al-35%La合金组织形貌的特殊性,其先结晶相Al11La3枝晶沿主干方向成分不连续,枝晶主干由a-Al和Al11La3两相交替排列构成.通过线扫描分析表明,枝晶主干上化学成分呈周期性变化,因此,称其为周期性双相枝晶组织.  相似文献   
55.
TA2/316L爆炸复合板的点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XRD)、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动电位极化及浸泡腐蚀技术,研究了316L爆炸焊接前后的点蚀行为.XRD分析表明,相对于基体试样,316L侧焊缝和熔合区产生了第二相及δ铁素体相;动电位极化和浸泡腐蚀实验表明,316L基体及焊缝金属都表现出钝性,但焊接后的316L耐点蚀性降低,焊缝和熔合区被优先腐蚀.  相似文献   
56.
316L不锈钢焊接头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动电位极化技术及零内阻安培表方法研究爆炸焊接316L不锈钢接头的显微组织形貌、物相、点蚀及电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侧焊缝金属存在严重的组织形变和金属间化合物相,且相对于基体试样,316L不锈钢侧焊缝和熔合区产生了更多的δ铁素体相,这些因素导致焊接后的316L不锈钢耐点蚀和电偶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7.
58.
采用真空熔炼-离心铸造工艺制备新型ZCuSn10Zn2Fe1.5合金.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合金的组织变化和元素分布,得到了热处理使Sn偏析减轻的证据.采用原位拉伸试验对热处理前后试样的断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铸态ZCuSn 10Zn2Fe 1.5合金裂纹优先萌生于脆硬的8相,微裂纹易沿着δ相与基体晶粒界面扩展;热处理后ZCuSn10Zn2Fe1.5合金内部的δ相基本消失,微裂纹在基体晶粒内部萌生和扩展;合金试样经过750℃固溶2h和500℃时效4h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420 MPa和45%,比热处理前分别提高10.5%和20%.  相似文献   
59.
连续定向凝固Al-1%Si合金棒材制备工艺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昌阳  王自东  薄希辉 《铸造》2005,54(2):126-128,133
采用自制的真空熔炼、氩气保护连续定向凝固设备制备出具有连续柱状晶组织的ф8 mm的Al-1%Si合金棒材.该棒材具有良好的塑性,不需任何中间退火,在室温下可直接拉拔制备出线径为20μm的超细丝材,其延伸倍数达16万倍.该超细丝材可用作集成电路封装键合丝.  相似文献   
60.
采用真空熔炼-离心铸造工艺制备新型ZCu10Sn2ZnFe合金;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Fe含量对ZCu10Sn2ZnFe合金中的Fe相粒度分布和形貌的影响,证实了基体中纳米Fe颗粒的存在,通过小角散射实验确定了Fe添加量分别为1%、1.5%和2%时合金基体中纳米铁颗粒的平均半径和体积分数,并根据奥洛万机制和共格界面原理,分析了粒子尺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