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优质铸铁件的冲天炉分级化炉前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仲珏 《铸造技术》2004,25(8):580-581
冲天炉分级化炉前处理对生产优质铸件的作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炉前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铸铁件的内在和外观品质.在生产条件下讨论了铁液的冶金品质,介绍了现代冲天炉熔炼特性;阐述了分级化炉前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2.
稀土变质处理改善高锰钢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受强烈冲击的凿削磨损工况下,使用高锰钢材料已一百多年,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但也存在材料使用前易产生热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脆 断、崩裂及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实践证明,用适量的稀土对高锰钢进行变质处理,可以明显减少热裂倾向,全面改善材料综合性能,提高零件使用寿命,结合材料变质前后的性能变化,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3.
显著提高高锰钢零件使用寿命的稀土变质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用适量的稀土对高锰钢进行变质处理,可明显减少热裂倾向,全面改善材料综合性能,提高零件使用寿命。结合材料变质前后的性能变化,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4.
高铬铸铁磨球显微组织应该由尽可能多的硬组织体、碳化物和马氏体组成,同时应设法减少和控制零件中的内应力、显微裂纹及不连续性组织是新工艺的设计理念和目标。从控制冷速、成分设计、铸造冶金处理、热处理等方面较为一致地体现了新工艺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45.
在低铬铸铁磨球生产上,一直存在磨球介质的使用寿命不高,性能不稳定.其主要原因:一是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落后,二是20~30不等径系列磨球其截面的组织和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引入成组技术后,以分类组别的方式进行逻辑假设、试验设计、调优设计获得了4个基本组别磨球组织相同,性能一致的工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6.
随着单体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 ,现代冲天炉—感应炉双联熔炼的冶金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识和掌握新的冶金特性 ,能进一步提高过热、精炼、变质、孕育、合金化等熔炼效果 ,明显改善熔炼环境 ;进一步提高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在阐述其冶金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晰具体的生产和设备配置方案 ,明确了以感应炉的保温时间作双联系统的柔性联结。  相似文献   
47.
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脆性是造成其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出现异变和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碳化物形态的凝固特性、组织转变特性、导热能力、制造工序和夹杂等不致密组织引起的内应力等方面详述了其形成过程和产生机制.以此为据,提出了生产控制方法并就作用机理展开了讨论.网状碳化物的断网和形态的显著变化是稳定和提高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8.
常遇到一类零件,其整体具有不同硬度要求,对变形程度有一定的限制。本文以混凝土楼板挤压机绞刀为例,运用经试验优化组分的隔热涂料,将其按工艺要求涂复在要求低硬度的零件区域后再热处理,并采用减少内应力的方法控制零件各部位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化,就可能在零件上一次获得多种硬度,并对减少和控制零件的热处理变形极为方便有利。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铁型覆砂磨球铸造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在铁型覆砂磨球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铸造模拟软件MAGMAsoft进行工艺仿真,分析工艺模拟的结果,提出工艺优化方案。在实际生产中验证工艺的合格性,从而达到缩短研发周期、提高铸件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一种用感应炉熔炼高品质铸造耐磨蚀耐热钢的工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珏 《铸造》2004,53(11):935-936
用感应炉熔炼高品质的铸造耐磨蚀、耐热钢的企业常对如何提高钢液的熔炼质量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就此类材料在熔炼过程中的精炼作用机制结合其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展开讨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笔者实践中成功应用的一种用感应炉熔炼高品质铸造耐磨蚀、耐热钢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