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85篇 |
免费 | 593篇 |
国内免费 | 416篇 |
学科分类
工业技术 | 116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388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378篇 |
2018年 | 385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69篇 |
2014年 | 704篇 |
2013年 | 483篇 |
2012年 | 542篇 |
2011年 | 623篇 |
2010年 | 543篇 |
2009年 | 526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526篇 |
2006年 | 462篇 |
2005年 | 428篇 |
2004年 | 407篇 |
2003年 | 386篇 |
2002年 | 299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293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83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102.
根据GPRS业务及业务发展情况,对GPRS业务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对GPRS无线网络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3.
随着海量数据存储、高速互联、会议电视以及电子商务等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流量越来越大,企业骨干网对传输速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万兆以太网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它可以胜任于构建一个企业级园区网,在园区之间实现网络互联,或在企业的数据中心用于服务器群内部连接。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Pluronic P123作结构导向剂,通过酸碱中和法制备氧化铝作载体,分别采用共浸渍法及分步浸渍法制备Co-Mo型蜡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其中MoO3的负载量为20.0% (w),CoO的负载量为7.81% (w)。样品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与商用氧化铝相比,自制氧化铝具有部分有序的介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较大的孔径及较高的结晶度;与分步浸渍法相比,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更多的酸性位,且这两种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都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上。在实验室固定床微反上对催化剂进行加氢处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以自制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及脱氮活性。在反应温度380 ℃、反应压力15 MPa、体积空速0.6 h-1、氢油体积比1000:1的条件下,催化剂的加氢脱硫率可达到99.75%,加氢脱氮率为99.86%,产品中的S含量为9.4 μg/g,N含量为1.1 μg/g,满足后续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107.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阶段我国规范化的天然气应急措施分析,实现我国输气管网的合理分配,保证用户的有效供给,发挥出天然气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以油酸、油酸酰胺和二十四烷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3种分子与Fe〖DK〗(110)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分子内聚能,分析了温度对吸附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油酸酰胺与Fe〖DK〗(110)表面通过范德华作用发生物理吸附,分子内通过范德华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结合,物理吸附能远大于分子内聚能,使它们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膜。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吸附能和内聚能均比环烷烃分子的高,因此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吸附膜。同时,酸和酰胺分子中的OC=O通过向Fe〖DK〗(110)表面提供电子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而烃分子不会发生化学吸附,使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不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会使吸附膜的稳定性下降,减摩作用减弱;同一温度下,环烷烃的动能比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大,这也是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润滑油源头污染、过程污染、泄漏和再加工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开发与应用环保型生物基润滑油基础油至关重要。在经济和法律双重引导下,国外大型润滑油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小型的专业化公司持续涌现,先后开发了多种不同结构、制备路线的生物基润滑油基础油,部分已面向工业化。笔者就近年来生物基润滑油基础油的结构创新与产业化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列举了植物油脂或糖制备高性能基础油的新路径,并探讨了脂肪酸内酯基础油分子结构对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分子尺度揭示影响基础油性能的关键因素。最后,简单讨论了国内生物基润滑油基础油与国外所存在的技术水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差距,提出了发展设想。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10.
烟炱是柴油发动机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测试了烟炱对磨损的影响。在CI-4 10W-40,CI-4 5W-30,CJ-4 10W-40和CJ-4 5W-30柴油机油中均加入3.0%的碳黑以模拟烟炱,用四球机测试了这4个柴油机油的磨斑直径并评价柴油机油的抗烟炱磨损性能。CI-4 10W-40柴油机油的磨斑直径为0.47 mm,CI-4 5W-30柴油机油的磨斑直径为0.54 mm,CJ-4 10W-40柴油机油的磨斑直径为0.44 mm,CJ-4 5W-30柴油机油的磨斑直径为0.51 mm。在质量级别(CI-4或CJ-4)相同时,高黏度级别(10W-40)柴油机油的抗烟炱磨损性能优于低黏度级别(5W-30)的柴油机油。在黏度级别(10W-40或5W-30)相同时,高质量级别(CJ-4)柴油机油的抗烟炱磨损性能优于低质量级别(CI-4)的柴油机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