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2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41.
黄红良  李伟善  吴颖民  陈红雨 《电池》2005,35(6):453-454
研究了硫酸溶液中不同浓度甲醇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甲醇氧化峰的峰电流与其浓度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循环伏安法来定量地测定硫酸溶液中甲醇的浓度.用自制的电解池测试Nafion117膜的甲醇渗透率,结果表明:经过5 h渗透后,Nafion117膜的甲醇渗透率为3.952×10-7cm2/s.  相似文献   
24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碳酸酯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的几种碳酸酯在铂电极和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铂电极上线性碳酸酯DEC、DMC和EMC的阴极还原极类似,而环状碳酸酯PC较线性碳酸酯难还原;碳电极上,DEC、DMC和EMC的循环伏安行为相类似,而PC则与锂离子共嵌于碳中,导致锂离子的嵌入量大大增加,而脱嵌锂离子的可逆性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43.
在180℃下通过改变K+与H+摩尔比使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δ-MnO2, α-MnO2和β-MnO2 纳米颗粒, K+与H+摩尔比分别为3.4、0.85和0.24。所合成的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粉末X射线衍射(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BET比表面分析, 热重分析(TG)和电化学方法表征。结果表明: K+与H+的浓度对产品的晶型、形貌以及比表面积有很大影响; 将这三种材料作为锌空电池的阴极材料时, δ-MnO2与α-MnO2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β-MnO2. 在–0.35 V下, δ-MnO2、α-MnO2和β-MnO2的氧还原电流分别为56.28、56.01和40.88 mA/cm2。  相似文献   
244.
采用了超声电沉积工艺制备了锡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其电化学性能.采用了正交实验研究了电沉积操作条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依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初步的解释,同时总结出最佳电沉积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性能最优的锂离子电池锡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负极.  相似文献   
245.
采用浸涂工艺,用W-78和A-1200硅烷偶联剂对金属镁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固封制备成镁电极。对比分析了有和无硅烷偶联剂处理的镁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两种硅烷偶联剂都可以改善镁电极的性能,显著提高了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其中A-1200效果更好。讨论了硅烷偶联剂W-78和A-1200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46.
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P(MMA-Vac),以此共聚物制备了聚烯烃多孔膜支撑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用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仪(DTA)、交流阻抗(AC)、电池充放电实验等方法比较了该共聚物在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溶解成膜后的行为。结果表明:以DMF为溶剂制得到的聚合物膜具有较高的吸液率,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能和电池性能,比丙酮用作溶剂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47.
量子化学在锂离子电池负极SEI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锂离子电池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是决定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因此对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者多借助于电化学及谱学方法来研究SEI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但这些方法难于阐明SEI的形成机理.综述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设计新型成膜功能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8.
纳米材料可望大幅度提离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碳、硅、锡基纳米材料以及某些金属合金纳米材料;介绍了各种纳米材料的储锂机理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49.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环保的规模化储能电池,由于其电池输出功率与储能容量彼此独立,适用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和电网调峰过程,作为规模化储能装置使用。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电极材料的种类、特点和电极改性方法;报导了电池隔膜材料和电解液材料改性方法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0.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铜基片上制备了锡薄膜,把在两种溅射功率(200和350W)下制备的Sn薄膜制成锂离子电池电极。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充放电实验研究比较了二电极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50W的溅射功率下制备的Sn薄膜,与基底生成了锡铜合金;锡铜合金的生成提高了Sn薄膜与铜基片的结合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循环性能,其首次嵌锂比容量为707mAh/g,30次循环后,仍保持有643mAh/g的嵌锂比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