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3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工业技术   459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由于监控中的行人检测存在背景复杂,目标尺度和姿态多样性及人与周围物体互相遮挡的问题,造成YOLOV3对部分目标检测不准确,会产生误检、漏检或重复检测的情况。因此,在YOLOV3的网络基础上,利用残差结构思想,将浅层特征和深层特征进行上采样连接融合得到104×104尺度检测层,并将K-means算法聚类得到的边界框尺寸应用到各尺度网络层,增加网络对多尺度、多姿态目标的敏感度,提高检测效果。同时,利用预测框对周围其他目标的斥力损失更新YOLOV3损失函数,使预测框向正确的目标靠近,远离错误的目标,降低模型的误检率,以改善目标间互相遮挡而影响的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证明,在MOT16数据集上,相比YOLOV3算法,提出的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黄河中游泥沙输移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河中游干流4个水文站及8条主要支流1957-2018年实测降雨输沙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法研究黄河中游区间输沙时空变化特性,结合双累积曲线法量化输沙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流各水文站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各站减幅自上游至下游沿程不断增大。区间8条典型支流多年输沙模数自1970s后均呈减少趋势,头道拐-龙门区间对中游区间输沙占比下降明显,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显著。研究显示人类活动是黄河中游输沙锐减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头道拐-龙门区间平均输沙变化贡献率为85.84%,对龙门-潼关区间输沙变化贡献为88.68%,淤地坝、梯田和水库等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是输沙锐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某地下实验厅采用上、下层同时爆破开挖,最后进行贯通的开挖施工方案。采用现场爆破试验监测的手段,研究了上层水平钻孔爆破开挖时下层围岩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及频率特性,分析了上层爆破开挖对下层围岩动力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地下洞室上层水平钻孔爆破开挖时,爆炸地震波能量主要向下层岩体传播,致使下层洞室顶拱处的振动速度大于上层底板相同距离处的振动速度;爆破振动主要以剪切波(SV波)的形式向下层岩体传播,下层洞室围岩在平行于炮孔纵轴向(实验厅纵轴向)方向上的振动速度最大;由于上层的爆破振动以体波的形式在岩体内向下层传播,下层围岩的振动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84.
为提高电能质量复合扰动识别能力,提出一种采用多分辨率广义S变换(multiresolution generalized S-transform,GST)的扰动识别方法.首先,将信号频谱分为低频、中频、高频3个频域,分别设定窗宽调整因子,使其在各个频域具有不同的时-频分辨率,满足不同扰动信号识别要求.并针对高频振荡识别问题,设计基于基频傅里叶谱特征的自适应窗宽调整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取6种特征用于构建决策树.最后,提出最小分类损失原则,确定决策树节点分类阈值,设计扰动分类器.仿真与实测信号实验证明,新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含5种复合扰动在内的13种扰动.相较于S变换、广义S变换和Hyperbolic S变换,新方法具有更好的特征表现能力,分类效果好,抗噪声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85.
通过分析宽巷模糊度、无几何模型和无电离层组合模型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一种附有宽巷约束的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模糊度固定方法和相应的模糊度检验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宽巷(MW)组合固定宽巷模糊度,并将宽巷模糊度作为精确值,与无几何模型和无电离层模型联合平差单历元解算L1和L2的模糊度浮点解,然后将浮点解直接取整获得相应的固定解,最后通过GPS/BDS双系统长短基线对模糊度解算进行正确性检验.经实测计算验证,该方法能快速、稳定地固定网络RTK模糊度,且对于长短基线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实景影像数据的广泛应用,但是数据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缺失使异构的应用系统无法实现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和服务的共享,从而带来数据使用效率较低、互操作困难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充分分析实景影像数据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出发,以Web服务体系为基础,结合OGC空间服务的相关规范,提出网络实景影像空间服务(Web Image Service,WIS),从接口设计、参数设计、交互过程、调用方式4个角度对WIS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对该服务模型进行原型实现和应用验证,探讨该服务模型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
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论述了系统的构成、实现方法以及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热失重(TGA),示差扫描量热(DSC)法,扫描电镜(SEM),热侵蚀等方法分析了国产两面顶压机合成的金刚石单晶在空气中的耐热性。还分析了热侵蚀后金刚石的形貌变化并进行了抗压强度,T1、TT1的测量,将国产金刚石与进口金刚石作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发现两者的耐热性非常接近。发现金刚石的起始氧化温度在700℃左右,此时开始失重;剧烈氧化温度在850%左右,此时失重最为严重。在加热温度超过1200℃时在DSC图中出现了第二个放热峰,表明金刚石在受热温度超过1200℃时经历了第二次剧烈氧化阶段。这可能是由于在高温下触媒的反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为金刚石工具制造者及使用者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1 主要研究内容 (1) 检测铁液流信号,实现自动感应下料. (2) 自动称量反馈补偿功能,提高给料精度. (3) 挂在浇包上的随流装置,满足手工浇注的小件. (4) 随行装置,实现孕育装置与浇包同步. 2 工作原理 FSL和FZS系列随流孕育装置是一种能在浇注的同时随铁液流均匀加入一定量孕育剂的装置,其原理见图1、图2. 本装置由给料机和控制机组成,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振动 气吹的方式给料.  相似文献   
90.
纳米粒子对钢/钢摩擦副摩擦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成极压蜗杆油、未加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半成品蜗杆油作为基础试验油 ,将超微金刚石粉、纳米铁粒子和纳米铜粒子分别以两种不同质量比分散到半成品蜗杆油中。在 MM-2 0 0型磨损实验机上 ,考察纳米粒子的抗磨减摩性 ,并与传统的油性剂、极压剂进行比较。同时探索应用于钢 /钢副硬齿面的新型抗磨减摩添加剂。试验结果发现 :平均粒径尺寸为 5 nm的超微金刚石粉具有优于传统油性剂、极压剂的抗磨减摩性能 ,可以大大降低钢 /钢副的摩擦 ,减小磨损。但钢 /钢副中不宜使用含有纳米铁粒子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