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激光熔覆高温自润滑覆层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Ni3Al–BaF2/CaF2–Ag基高温自润滑耐磨覆层,考察了覆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及高温自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对复合粉末的预先机械合金化处理,改善了覆层组织的相容性及覆层的摩擦学性能。在室温至800℃的宽温域范围内,覆层的摩擦因数及磨损率分别在0.30~0.34及(2.6~8)×10-5 mm3/m.N之间波动,覆层表现出较平稳的摩擦磨损性能。在中低温度摩擦时,磨损形式主要为微断裂及磨粒磨损;在600℃及以上温度摩擦时,磨损形式受润滑相的热软化与Ni3Al粘结相的摩擦氧化反应共同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NiCr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涂层的组成和组织结构。在UMT-2MT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NiCr涂层在不同载荷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Cr涂层的主要组成物相为NiTi、Ni3Ti、Ni4Ti3、Cr2Ni3和Cr2Ti,涂层与基材冶金结合,涂层晶体结构主要为树枝状晶,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780HV0.2,涂层的摩擦因数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涂层的磨损率在10-6 mm3/Nm数量级,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柴油润滑性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和喷气燃料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考察环烷酸抗磨剂对喷气燃料润滑性能的影响及其与喷气燃料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喷气燃料对环烷酸具有较好的感受性,环烷酸添加量为10μg/g时,即可满足军用喷气燃料对润滑性能的要求,添加量为60μg/g时,即可满足船用馏分燃料对润滑性能的使用需求,添加量为100μg/g时,即可达到车用柴油馏分对润滑性能的要求。环烷酸抗磨剂与抗静电剂、金属钝化剂和防冰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能,与防冰剂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与抗静电剂具有较弱的协同效果,与金属钝化剂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脲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采用钢/钢摩擦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摩擦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其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脲润滑脂抗磨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其原因是由于离子液体在摩擦过程中与摩擦表面形成了含有磷酸铁、有机氮、氟化铁等成分的保护膜,进而起到了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置沉降法研究石墨烯添加剂的分散性以及储存稳定性,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石墨烯的抗磨减摩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石墨烯可以降低基础油PAO10试验的摩擦因数和钢球的磨斑直径,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相对于PAO10基础油,添加石墨烯油样在相同摩擦测试条件下,摩擦因数降低13%,磨斑直径降低17%。石墨烯和基础油的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激光表面合金化技术以铜粉为初始原料,在纯钛表面通过激光表面合金化原位反应成功制备了Ti-Cu纳米晶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涂层的组成和组织结构,测试了涂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激光表面合金化制备的涂层主要成分为Ti和金属间化合物TiCu、TiCu3、Ti3Cu相。涂层含有纳米晶Ti-Cu金属间化合物,晶粒尺寸为10~500nm。Ti-Cu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而减小,体积磨损率在10-6~10-5 mm3/Nm数量级范围并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与纯钛底材相比,Ti-Cu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