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0篇
  免费   1907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医药卫生   1845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1021篇
  2020年   854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622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798篇
  2014年   986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416篇
  2011年   1483篇
  2010年   1086篇
  2009年   880篇
  2008年   926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38年   2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观察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对202例高血压患者行B超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测,根据超声影像学诊断分为脂肪肝组(98例)和非脂肪肝组(104例),同时检查(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和实验室检查,将两组间一般资料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相关分析,观察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和非合并脂肪肝组体重指数(BMI)的差异,及在不同体重指数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的检出率和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与非合并脂肪肝组体重指数差异有显著性。(2)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高血压患者脂肪肝的检出率呈增高趋势。(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扣除其他影响因素,BMI、性别(SEX)、丙氨酸氨基转氨酶(SLAT)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体重指数比数比(OR值)最高,而肥胖组的OR值较超重组OR值成倍增长。结论体重指数可能和高血压患者的脂肪肝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Lai  CL  Shouval  D  Lok  AS  陈楠 《世界感染杂志》2006,6(4):396-396
Ⅱ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恩替卡韦是一种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和可选择的抗病毒药物。采用双盲法将648例未曾接受过核苷类药物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配进入恩替卡韦(0.5mg/d)治疗组或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组,疗程至少52wk。  相似文献   
993.
994.
调肝颗粒剂抗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忻  赵晖  张楠  穆阳  张秋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80-1681
目的观察调肝颗粒剂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CG(1×104个活菌)静脉注射致敏小鼠,12 d后静脉给LPS(6μg/只)攻击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4 h后取血和肝脏,测血清AST和ALT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乙酰氨基酚腹腔注射(500 mg/kg)致肝损伤,2.5 h后处死小鼠测血清GSH和肝脏MDA。结果给BCG的同时给调肝颗粒剂(20 g/kg)能显著的减轻BCG和LPS所造成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ALT,AST的升高,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枯否氏细胞增生,促进肝细胞增生;并能显著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引起的GSH降低,同时减少肝脂质过氧化物生成。结论调肝颗粒剂对BCG加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它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5.
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PKA,PK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受体Ⅲ型(EP3)受体激动剂硫前列酮(Sul)致热大鼠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ul 1 mg.kg-1脑室注射(icv)致大鼠发热,观察H-89(特异性PKA抑制剂)1 mg.kg-1(icv),calphostin C(特异性PKC抑制剂)1 mg.kg-1(icv)和桂枝汤10 g.kg-1(ig)对模型大鼠发热的影响,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EP3受体激动剂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KA,PKC的活性变化。结果:Sul脑室注射后,呈现单峰的发热曲线,峰值时在注射后0.5 h左右,并伴有下丘脑组织中PKA活性显著增高和PKC活性的降低倾向。PKA,PKC抑制剂及桂枝汤均可使模型大鼠的发热曲线下移;口饲桂枝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动物下丘脑PKA的活性,大剂量桂枝汤还能显著降低PKC的活性。结论:下丘脑组织中的PKA,PKC参与了EP3致大鼠发热的病理过程,桂枝汤可抑制EP3激动诱致的PKA活性增高,这可能是桂枝汤解热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及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的调节作用。方法:42只W 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后,随机分为DM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以正常10只大鼠作为对照。连续处理12周后,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M大鼠肾皮质PPARγmRNA表达降低,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PPARγmRNA高于DM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DM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改善糖脂代谢,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膀胱碰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碰撞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性别比、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结果:膀胱碰撞癌男性高发,生长部位主要集中在膀胱基底部,临床表现多为血尿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术前活检有助于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膀胱碰撞癌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相关临床特点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狗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为利用狗的MSCs进行成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成年狗胫骨取骨髓进行MSCs培养,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用Von Kossa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观察在条件培养液中MSCs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MSCs增殖能力强,细胞周期显示有20%的细胞处于G0/G1期。诱导条件下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10~12 d达到高峰,并出现钙化结节。结论体外培养狗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增殖能力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9.
奥拉西坦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奥拉西坦胶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现行方法奥拉西坦未经消化,直接采用氮测定法第二法(半微量法)测定,本法改为将奥拉西坦采用氮测定法第一法(常量法)进行测定,滴定度为7.908mg。结果: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13%.改进后的方法克服了原方法取样量大.操作不易控制等缺点。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作为奥扛西坦胶囊及其一些制刺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穿王消炎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ypersil ODS色谱柱;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25 nm和254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穿心莲内酯在0.077 2~0.694 8μg、脱水穿心莲内酯在0.050 2~0.451 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99.03%,RSD分别为1.03%和1.48%.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穿王消炎胶囊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