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对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痛的预防作用和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将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妥乐平组,n=62)和对照组(Vit-B12组,n=58)。术前1 d用药,连续应用至术后7 d。比较两组轴性痛发生率、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MRI测量比较两组颈后伸肌群肌萎缩程度(MAD)。[结果]术后早期轴性痛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12周治疗组轴性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平均疼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12周治疗组平均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周QO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后伸肌群MA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可减轻颈椎后路手术后颈后深肌群萎缩,预防轴性痛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施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疾患48例。手术患者必须同时存在两种病变,即多节段颈椎病变和脊髓/神经根前方严重压迫或C5(6)神经根前方压迫。手术步骤为先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术,然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及椎间孔减压、前方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60~535min,平均226.5min,出血量180~1200ml,平均367.6ml,无一例术中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延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右侧C5神经根麻痹1例。随访10~38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已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4分(P0.05),术后改善率为67.7%。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应用近期疗效满意,该手术减压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和减少单纯后路手术的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和局部脊髓/神经根前方严重压迫且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23.
畸形性骨炎是一种局灶性骨重建异常的代谢性骨病,以过度骨吸收和过度骨生成为特点.该病在1870年由Paget首次描述,故又称Paget病.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国内报告甚少.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骨盆、腰椎、骶骨、颅骨、肩胛骨等.我科2009年收治了1例腰椎连续多节段(L1-4)受累的Paget病患者,在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均未检索到类似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颈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颈部疼痛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6 min;出血量15~50 mL,平均23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3.0个月.融合节段及骨折部位均于3个月后获骨性融合.术前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平均为(51.9±7.4)分(45~63分);术后平均为(90.8±4.7)分(83~95分);术前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平均为(7.0±0.8)分(6~8分),术后平均为(1.1±0.6)分(0~2分);术前枢椎成角平均为-10.1°±4.9°(-18°~-3°),术后平均为3.4°±2.5°(2°~7°).术前枢椎移位平均为(3.0±1.7)mm(1.0~5.5 mm),术后平均为(1.1±0.8)mm(0~2.0 mm),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具有简化手术、减少创伤、固定稳妥、融合率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手术的技术、治疗效果和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该手术治疗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7~71岁,平均63岁。手术入路采用扩大的椎板间开窗法,摘除髓核和彻底减压;椎间隙前1/3份植入碎骨,椎间隙后2/3份植入单个融合器,同时使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脊柱。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 h;手术出血量250 ml;随访1.5年;融合时间为8个月,融合率100%。患者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4%。结论:本组使用的TLIF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融合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后路非融合固定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后路非融合固定(Graf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非融合固定(A组)和21例融合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腰椎过伸和过屈、侧位X线片评估腰椎活动度和腰椎前凸角(Cobbs法),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12~29个月),末次随访A、B两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9.4、9.1分减少到2.1、3.6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0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ODI优良率93%,B组71%,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后路非融合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与融合固定相比,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颈肩痛与钢板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6年7月间实施的219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颈椎侧位片评价钢板在上下位椎体的覆盖率,正位片评估其侧方移位和成角;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手术前、后颈肩痛。应用Pearson’s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6.8个月(6~42个月),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与术后颈肩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P=0.417,P<0.001,n=8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钢板偏移和成角与术后VAS评分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P=0.314,P<0.001,n=82),与术后N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P=0.379,P<0.001,n=66)。结论:颈椎前路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是术后颈肩痛的原因之一,术中应注意调整钢板位置,尽量避免侧方偏移和成角。  相似文献   
28.
上位颈椎疾患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我科从2000年11月至2003年3月,共手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体间融合器(cage)的单节段植入对腰椎多节段固定装置中椎弓根钉应力的影响。【方法】10具牛新鲜尸体腰骶椎标本L2-S1用于实验。经后方行L3-L4、L4-L5和L5-L6椎板和椎间盘部分切除,用椎弓根钉和一对碳纤维cage行以下3种三节段固定:①无cage植入;②L4-L5cage植入;③L5-L6 cage植入。每组分别行载荷量为600N的轴向压缩试验,记录各节段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在无cage植入组中,L3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高于L4和L5;在L4-L5 cage植入组中,L4和L5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6;在L5-L6cage植入组中,L5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4。【结论】多节段椎弓根固定结构可导致上下两端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Cage的植入可降低上下相邻椎弓根钉的应力,但使相邻以远的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30.
椎间盘中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已知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因子有百余种。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 ,在椎间盘中不断发现新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变以及突出椎间盘的血管化、重吸收之间的关系 ,椎间盘突出时出现的神经根性疼痛与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等 ,引起了广泛关注。一、炎性细胞因子这一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介素(IL 1α、IL 1β、IL 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集落刺激因子 (G MCSF)等。Doita等[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在手术摘除的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发现有IL 1α和IL 1β免疫阳性细胞 ,而且IL 1β阳性细胞的数量与椎间盘退变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