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多西紫杉醇是新一代紫杉类化疗药物,具有抗癌活性高、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最重要的化疗药物之一,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转移性乳腺癌32例,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比较脂肪抑制技术T2加权成像(T2WI)与增强扫描MRI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收集210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脂肪抑制T2WI与增强扫描MRI资料,比较2种检查序列对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分区、数量的判断。结果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自上向下发展,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2WI在分区及范围上具有优势,增强扫描MRI在淋巴结数量检出率上高于STIR T2WI。结论使用STIR T2WI结合增强MRI有利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发生频率及形式,并以DNA测序法进行验证。方法参照国际p53突变公共数据库资料,以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点突变序列设计探针,制备p53基因点突变专用寡核苷酸芯片,应用该技术检测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以DNA测序法验证结果,比较不同分组时p53基因点突变差异。结果共检测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p53基因突变率为38.9%(21/54)。54例中广西肝癌高发病区组17例,广西低发病区组(低发区组)19例,区(省)外组18例,三组突变率分别为47%、21%、50%。p53突变主要发生在249编码区,主要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由AGG→AGT,第三碱基G→T颠换);以DNA测序法对结果进行验证,两种技术检测结果重合率100%。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可作为检测肝癌p53基因突变的一种新的、可靠和便捷的手段;我国肝癌不同地区之间p53基因突变在频率及形式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类似性,可能预示不同地区肝细胞癌的病因学异同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并行检测原发性肝癌p53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参照国际公共p53突变数据库资料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突变类型作为检测探针设计寡核昔酸芯片,应用该项技术检测肝癌抑癌基因p53上对应的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结果:检测高发区及低发区肝癌石蜡包埋标本各14例,p5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3%及14.3%(P<0.05),高发区组p53突变热点为249编码区,占该组突变的77.8%,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高发区组肝癌p53基因突变热点为^249ser突变,应用寡核昔酸芯片技术可并行、高效、多位点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5.
LDH为H亚基和M亚基所组成的四聚体,H亚基含酸性氨基酸残基较多,M亚基含Arg、LyS等碱性氨基酸残基较多.α-糜蛋白酶可选择性地切断LDH同工酶肽链,使其立体结构改变而失活;其作用位点主要是Ars和Lys残基。我们采用糜蛋白酶抑制法测定LDH1,取得满意效果。材料和方法一、试剂1.糜蛋白酶试剂α-糜蛋白酶(800U/mg)100mg,尿素30g,加pH6.5Tris-HCl至100ml.2.LDH测定试剂北京中生公司产品。二、方法先在BT-224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预置下列参数:计算因子4921、波长340nm,温度37℃、延迟时间40s、测定时间15s、测定次数4次…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了10日序贯疗法与传统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方法全部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应用10日序贯法进行治疗:前5天应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Bid;后5d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Bid。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Bid,时间保持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10d三联对照组39例根除,根除率为78%,治疗组47例成功根除,根除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日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优于标准三联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超重及肥胖者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增加心血管危险的机制。方法 对10 5名超重者和 10 3名肥胖者 ,取清晨空腹抗凝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 选择素含量 ;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抗凝血酶 (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I)活性测定 ;用凝固法进行纤维蛋白原 (Fbg)测定。 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vWF、P 选择素、Fbg、PA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且与体重指数及所伴危险因素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数量显著相关。超重组AT、t PA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肥胖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超重及肥胖者存在凝血功能亢进、抗凝血及纤溶功能减退 ,这种变化可能是增加心血管危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溃疡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3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初次止血成功26例,成功率为72.22%;再次出血10例,再次内镜下止血6例,4例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内镜下进行止血,疗效肯定,是一种减轻患者痛苦、安全有效、方法简单、节省费用的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9.
聚乙二醇6000分离沉淀同步测定血清HDL—C和LDL—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纤维蛋白原(Fg)采用Clauss法,纤维蛋白A肽(F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症组Fg、FPA、vWF、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5),AT-Ⅲ、D-dimer、t-PA、PAI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Fg、FPA、vWF、D-dimer、PAI、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1),AT-Ⅲ、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时,凝血、抗凝血、血小板、纤溶等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测定上述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监测病情、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