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目的:构建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预后的新型评估系统及应用机器学习分类器,有助于入院快速预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17年6月—2023年7月收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外科诊断为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95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对患者的术后严重并发症进行分级。采用二阶聚类分组(TWO-STEP cluster grouping, TSC)对其预后进行自动分组,分为预后良好组(GP组,70例)和预后不良组(PP组,25例)。利用机器学习分类器综合入院多因素对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果。结果:PP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GP组;对比TSC评估系统和术后严重并发症(severe adverse events, SAE)分级对住院日的区分度,发现TSC评估系统相较于SAE分级有更好的区分度(TSC:P<0.001,SAE:P=0.01)。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情况,发现PP组年龄明显高于GP组[77.00(71.50~82.50)岁vs 72.00(...  相似文献   
332.
目的 探讨平均CT值测量对小于1 cm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经CT检查和手术切除的小于1cm的磨玻璃结节216例,利用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工作站,在薄层扫描肺窗图像上测量磨玻璃结节平均CT值,并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CT值。结果 炎性病变组平均CT值-782~-377(-595.9±122.3)HU低于肺腺癌组-807~-57(-494.3±157.4)HU(t=-2.190,P<0.05),最佳临界值为-604 HU,敏感度、特意度分别为73.5%、67.3%,AUC值为0.69。浸润前病变组CT值-807~-111(-540.1±131.1)HU与浸润性病变组CT值-807~-57(-464.8±166.2)HU有统计学差异(t=-2.66,P<0.05),最佳临界值-473 HU,敏感度、特意度分别为50.8%、75%,AUC值为0.64。结论 平均CT值测量在小于1 cm磨玻璃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对判断肺腺癌是否浸润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3.
目的 通过应用A20治疗OVA诱导幼年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探究A20对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BALB/c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20蛋白20μg+2 mg Al(OH)3治疗组、A20蛋白50μg+2 mgAl(OH)3治疗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组小鼠用OVA致敏、滴鼻激发。治疗组用不同剂量A20蛋白腹腔注射治疗。对各组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gG2a和IgG1水平,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4、TNF-α、IFN-γ、IL-10、TGF-β的含量,小鼠脾细胞中表达IL-10和TGF-β的Treg比例进行检测,对BALF中炎性细胞进行计数、分类,对肺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特异性IgE、IL-4水平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切片中炎症反应较重。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gG1、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和TGF-β产生显著增加(P<0.05),CD4+IL-10+Treg和CD4+  相似文献   
334.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术(SPR+RL)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SPR+RL的785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给予康复治疗。术后6个月至3年进行随访。疗效评估标准为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85例患儿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GMFM评分分别为(34.9±5.2)分和(58.9±8.0)分, MAS评分分别为(4.8±0.4)分和(2.9±0.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近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包括低热(3.18%, 25/785)、中度至高热(4.08%, 32/785)、头痛(1.91%, 15/785)、急性尿潴留(0.38%, 3/785)、腹胀或排便困难(4.08%, 32/785)、表浅切口愈合不良(3.18%, 25/785)、切口深部感染(1.02%, 8/785)、脑脊液漏(0....  相似文献   
335.
目的 探讨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BSEA)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400 mg/kg灌胃,BSEA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6、88、44 mg/kg浸膏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灌胃5 d。用角叉菜胶制备小鼠足跖肿胀模型,以足跖肿胀度、足跖肿胀抑制率为观察指标,分析BSEA的体内抗炎作用;对BSEA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观察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单体成分的体外抗炎活性;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 连续灌胃给药5 d,小鼠未出现异常,表明受试样品在实验所设定的剂量条件下对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BSEA高剂量组、BSEA中剂量组足肿胀度低(P均<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BSEA中、低剂量组足肿胀度高(P均<0.05),而高剂量组足肿胀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36.
目的:探索丹栀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行为的干预作用,并通过血浆代谢组学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选取8 w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丹栀逍遥散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每日束缚应激1 h。2 w后进行行为学测试,收集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血浆代谢物组,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及寻找差异标记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时间比明显下降(P<0.05),旷场试验总路程及穿越格子数显著降低(P<0.01),丹栀逍遥散对以上焦虑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共鉴定出内源性差异代谢物23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性代谢物共有13种,主要涉及色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模型对照组和丹栀逍遥散组差异性代谢物共有16种,主要涉及色氨酸、脂肪酸、胆汁酸代谢通路;二者共有6种代谢物重合。结论:丹栀逍遥散能够缓解慢性束缚应激引起的大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与调节色氨酸、脂肪酸及胆汁酸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337.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刮痧单用与联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阳陵泉”“血海”穴区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探讨其穴区效应的关系及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刮痧组、艾灸+刮痧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 0.9%氯化钠溶液,其他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碘乙酸钠。造模后14 d,艾灸组于右侧“阳陵泉”“血海”给予艾灸,每穴10 min;刮痧组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刮拭上述穴区;艾灸+刮痧组用上述方法先刮痧再艾灸。以上干预措施均隔日1次,共7次。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病理变化;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及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T降低(P<0.001),TWL缩短(P<0.001),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  相似文献   
338.
目的 分析一起因农村家宴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传染来源、致病因子及其耐药性,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此次暴发事件共搜索发现病例19例,均有共同就餐暴露史,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为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29日中餐食用“炖猪肚”是导致本次事件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从5例病例肛拭子和刀具、砧板涂抹样以及碗涂抹样中分离出肠炎沙门菌,其中4例病例和2个环境样本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同源性为100%,且均具多重耐药性。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餐具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加大农村宴席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加工、餐具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339.
目的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白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0.3 g·kg-1)及白及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1),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设定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21 d。在给药干预的第1、11、21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ETs相关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紧密连接(TJs)相关蛋白封闭蛋白2(CLDN2)、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黏膜层出现大面积变性坏死且肠腺结构消失...  相似文献   
340.
目的:调查福建省漳平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特点,为该市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施方案,采用样地与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当地药用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收录到药用植物共计189科661属1212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最多,药用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根及根茎类药材。重点调查的中药资源71种,特色药用植物资源3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1种。结论:漳平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但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呈减少趋势,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