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309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10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Gy/min,均值为(114.7±42.1) m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691 mGy/min,均值为(970.1±298.4) m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 DSA 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优势。方法35例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1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3例和良性肿瘤8例,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结果本组实施左肝外叶切除5例,规则性左半肝切除16例,右半肝切除6例,局部肝切除6例,中肝切除(Ⅳ、Ⅴ、Ⅷ段)1例,特殊部位肝切除(尾状叶)1例,联合胆道探查、T管引流10例,胆肠吻合、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1例。手术时间105~560 min[(279.26±98.85)min],术中出血量50~2000 ml [(408.86±506.68)ml],输血率14.29%(5/35),术后住院时间4~18 d,平均13 d。其中1例因肝静脉主干撕裂出血较多中转开腹。术后有1例发生胆漏,余3例发生肝断面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14例肿瘤患者切缘均为阴性,随访5~42月,1例术后5月复发死亡,4例复发带瘤生存,9例无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4.
对比研究槲皮素、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第5天采用次黄嘌呤法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比色法、连续监测法、化学氧化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尿素及肌酐(Cr)含量。结果显示:别嘌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而槲皮素对血清尿酸无影响;槲皮素和别嘌醇显著降低大鼠ALT和AST水平(P<0.01),对TBIL和DBIL水平无明显影响,显著提高β2-MG,Cys-C水平(P<0.01),别嘌醇治疗组大鼠血清尿素和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组和给药组可见大鼠肾脏轻度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槲皮素对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别嘌醇降尿酸作用显著。造模和给药对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模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槲皮素对轻度肾损伤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别嘌醇给药后加重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监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有无ROP发生分为两组,ROP早产儿( ROP组)和无ROP早产儿(早产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足月健康儿30例为足月对照组,分别在早产儿生后第1周及纠正胎龄32、34、36、40周时和健康足月儿于生后3 d内收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早产对照组在生后第1周时TGF-β1水平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在纠正胎龄32周后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OP组在生后第1周及纠正胎龄32周时TGF-β1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对照组及早产对照组(P<0.05);在纠正胎龄34、36周时明显高于足月对照组及早产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的ROP组及早产对照组水平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9,P=0.159)。结论纠正胎龄32~34周是早产儿发生ROP的关键时期,TGF-β1的高表达与RO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或可于关键时期通过TGF-β1抑制剂来预防和治疗早产儿ROP。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及 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0、30、60、120μmol/L 毛蕊异黄酮处理膀胱癌 T24、T739细胞,采用 MTT 法检测此两种细胞接受上述浓度处理0、24、48和72 h 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此两种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 T24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细胞凋亡情况,Real -time PCR 检测 T24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 Bax 的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T24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 Akt 及其磷酸化形式 p -Akt 的蛋白水平和 Bax 蛋白水平。结果毛蕊异黄酮抑制膀胱癌 T24、T739细胞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0.05),对 T24细胞的抑制增殖效应比 T739明显(P <0.05);0、30、60、120μmol/L 毛蕊异黄酮作用48 h 后 T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9±1.11)%、(4.11±1.05)%、(16.92±2.67)%、(27.54±2.43)%,而 T73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42)%、(3.99±1.52)%、(13.01±2.68)%、(19.99±3.31)%,与0μmol/L 浓度处理比较,60、120μmol/L 处理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毛蕊异黄酮对 T24细胞的促凋亡效应比 T739细胞明显(P <0.0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显示随药物浓度增高,T24细胞凋亡明显增多;Real -time PCR 结果显示 T24细胞中 Bax的 mRNA 表达水平在60、120μmol /L 处理后均明显高于0μmol/L 浓度时的表达水平(P <0.05)。 Western blot 法检测的 Bax 蛋白表达水平则在30、60、120μmol /L 处理后高于0μmol /L 浓度时的表达水平(P <0.05),p -Akt/Akt 值则降低(P <0.05)。结论毛蕊异黄酮能抑制膀胱癌 T2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 通路激活进而促进 Bax 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评价我国及其他国家重点地区防控措施对疫情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疫情发展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截止到2020年3月30日由全国各省市卫健委,各国病例报告及WHO每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和已发表论文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疫情呈现暴发流行特点,病例上升速度快。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在确定人际传播后13天达到全程流行高峰,高峰持续约1周时间,之后日新增确诊人数逐步下降。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均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全国病死率为4.05%,武汉市为5.10%,湖北省(除武汉市)为3.59%;全国平均治愈率93.85%,除港澳台地区各省治愈率均较高,仅上海和内蒙古治愈率现维持在70%以下。为控制疫情,针对人群采取了限制交通和人员流动(1月23日)、集中隔离治疗(2月02日)、普遍症状调查(2月17日)以及入境监测和隔离。采取限制交通和人员流动的措施后武汉新增病例占全国大部分,但是全国除湖北地区由原来的平均日新增确诊520.7例下降到474.4例。在采取医院隔离治疗措施后,其中武汉新增日平均死亡人数由79.4例下降至38.6例,全国新增日平均死亡人数由105.0例下降至47.7例。采取医疗支援措施有建立方舱医院及派出援鄂医疗队,全国每日新增死亡数在这期间增长缓慢。中国、美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采取第一步措施距发现第一例病例时间分别是中国3天、美国50天、意大利39天。中国病例增加速度最小,在采取措施后16天达到疫情高峰并约持续8天,美国和意大利分别在采取措施后6天和9天后达高峰,目前仍在平台期未出现下降。【结论】 COVID-19首先在湖北武汉市爆发,全国各省市均有分布,发病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进展。相对美国、意大利,我国采取防控措施更为迅速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耐药防治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耐多药病例作为病例组,5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非耐多药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基本情况、既往肺结核治疗史、糖尿病治疗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值<18.5(OR=4.000,P=0.002)、糖尿病病程≥5年(OR=65.289,P=0.001)、有糖尿病并发症(OR=65.289,P=0.002)和曾有因糖尿病住院史(OR=6.500,P≤0.001)4个因素在两组病例间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5年是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OR=19.469,P=0.01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发生耐多药肺结核与糖尿病病程有关,重点监测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本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孕期胎儿超声筛查图像的31个标准切面进行自动识别。方法采集孕20~24周胎儿超声筛查切面图像共76260张(包含31个切面),将其划分为训练集68386张,测试集7874张。在Vgg16网络模型上进行模型微调,加载数据集进行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在测试集进行验证。结果该模型对于胎儿超声筛查切面的识别正确率为94.8%。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胎儿超声筛查图像的每个切面,为胎儿超声图像的自动质量控制解决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