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1例15岁伴有t(8;21)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缓解情况.方法:患者经TA方案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继续强化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行同胞HLA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患者移植后7个月因左膝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局部髂骨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骨髓涂片及原位杂交术检测AML1/ETO基因证实骨髓仍然缓解.予以中剂量A-rac化疗后出院,在院外随访过程中死亡.结论:此为首例伴有t(8;21)异常白血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髓外粒细胞肉瘤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浆细胞病变M蛋白血症的疗效,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7例浆细胞病变M蛋白血症患者进行PE治疗,治疗前后监测IgG,IgA,IgM及血象,记录每次PE量,PE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追踪PE后1 ̄6个月内的M蛋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每次置换后M蛋白下降40.24%(P〈0.05),M蛋白去除率与PE量呈正相关,置换前M蛋白值与置换后M蛋白下降值呈正比关系,PE后1 ̄6  相似文献   
13.
MHC-Ⅱ类分子缺失可导致致命性的免疫缺陷[1].研究表明,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白血病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2,3],该白血病细胞不能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从而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起来越多的研究公明,社髓增中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具有异常的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如CDL细胞数策减少,CDt细胞数量增加,二者比值I;降等。这作变化与某些自身先疫性疾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改变极相似,提示在部分MDS患者中,免疫机制紊乱l。I能参与发病。本义检测了三上柳**S患者血清及骨髓r:清干扰素(1*N)水平,以及IFN’jT淋巴细胞业群的关系。l病例与方法l.1病例资料14例均符合1986年全回第次血细胞学术交流会有关MDS的诊断。所有病例常规排除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104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穗晶  杜欣  翁建宇  陆泽生 《临床荟萃》2003,18(12):666-669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3年来104例治疗和随访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和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有15例达5年以上长期生存,总的5年长期生存率为14.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18.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1.8%,确诊后第1年病死率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长期生存率较其他类型高。第1次化疗诱导缓解、骨髓移植、乳酸脱氢酶(LDH)正常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核型结构或数目异常组生存概率均低于正常棱型组。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5年长期生存率为14.4%,M3预后较好,第1次诱导是否缓解及是否骨髓移植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LDH可考虑作为急性白血病(AL)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核型分析在AL中具有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bcr-abl融合基因不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其水平的变化也是判断病情或疗效的惟一指标,尤其是bcr-abl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评估和预后判断可能更为重要.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变化情况.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1-04/2007-01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确诊1年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2例,中位年龄31.5岁,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所有同胞供者均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联合FLU预处理方案,供受者血型不相合者于移植前7 d、1 d行血浆置换以降低血型抗体滴度.患者经深静脉输入同胞供者平均单个核细胞数为5.48×108/kg,平均CD34 细胞数为10.45×106/kg.由于移植和随访时间不同,每例患者收集标本3~14份,共130份外周血标本.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130份外周血标本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水平.结果:移植后6个月内,bcr-abl融合基因总体水平逐渐降低,移植后1、3、6个月bcr-abl阴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3.33%、53.33%和84.62%,bcr-abl高水平阳性(bcr-abl/abl ≥ 0.02%)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33%、33.33%和15.38%,低水平阳性(bcr-abl/abl < 0.02%)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33%、13.33%和0.移植6个月后,多数患者连续多次检测不到bcr-abl融合基因,其中持续阴性者9例(69.23%),低水平波动者1例(7.69%),低水平持续阳性者1例(7.69%),复发2例(15.38%);复发的2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内连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未降低至0,且3次检测结果中2次属于高水平阳性.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总体水平逐渐下降,但不同患者bcr-abl变化情况各异,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可明确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G-CSF对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其表面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5(VLA-5,CD49e)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较动员前增高5-10倍,停止动员后恢复至动员前水平。G-CSF动员后CD34+CD49e+细胞比例(97.74%)明显高于动员前(79.95%),停止动员后7d CD34+CD49e+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CD34+CD62L+细胞比例在G-CSF动员过程中无明显改变;CD34+细胞表面CD49e与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于动员后呈减弱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后d4可显著增加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可致CD34+CD49e+细胞比例一过性增加,但不影响CD34+CD62L+细胞群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转录因子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FOXP3表达水平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利用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早期诊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性。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象:选取2001-03/2007-06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岁。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联合FLU方案进行预处理,经深静脉输入单个核细胞数5.48(3.7~8.4)×108/kg,CD34+细胞数10.45(3.6~28.0)×106/kg。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好转或缓解时留取外周血标本,尚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复查时采集外周血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监测外周血样本FOXP3 mRNA表达及其与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 结果:31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9例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9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3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演变相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时FOXP3水平较临床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时明显降低(P=0.009),好转后FOXP3水平又逐步升高或恢复到基础水平;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FOXP3的表达水平与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7)。 结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FOXP3表达降低有关,动态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或预测其发生提供参考。实验数据未发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FOX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肖志坚  陆泽生 《循证医学》2009,9(5):263-265
1文献来源 Faderl S, Ravandi F, Huang X,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Clofarabine versus Clofarabine plus low-dose Cytarabine as front-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J]. Blood, 2008,112(5):1638-16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消化性溃疡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PAPP方法 ,检测了 7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并出血、2 2例胃溃疡 (Gu)并出血、19例急性胃粘膜病变 (AGML)患者及 2 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的水平。结果 :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CD4水平 (2 9.2 2± 6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5 .86± 5 .3) (P <0 .0 1)。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存在有免疫功能增强现象 ;免疫功能异常在球部溃疡并出血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