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医药卫生   5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癌抗原125检测在腹膜透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癌抗原 12 5 (CA12 5 )检测在腹膜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方法 ,检测 5 0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在非感染期与感染期及其治疗前后的透出液 CA12 5水平的变化。 结果 :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 ,非感染期患者透出液 CA12 5水平逐渐下降 ,两者呈负相关 (r=- 0 .6 7,P<0 .0 1)。感染期患者透出液 CA12 5水平明显增高达(6 3.12± 11.72 ) U/ ml,治疗后明显下降为 (39.2 0± 6 .97) U/ ml,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动态观察 CA12 5在 CAPD患者透出液中的变化 ,可作为评价腹膜功能、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原发性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管癌连同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胆管组织中Masp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aspin蛋白与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而p5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但胆管癌中Maspin蛋白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329,P=0.144)。Maspin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440,P=0.035),而p5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χ~2=8.231,P=0.004)。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aspin蛋白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HR=0.094,95%CI=0.015~0.593,P=0.012)。结论:Masp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但其减少或缺失可能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蛋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3.
器官和组织的血管系统形成包括两种形式,一种称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指在原先存在的毛细血管和(或)微静脉的基础上以芽生或非芽生的方式生成新的成熟血管;另一种称为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主要发生在胚胎早期,血管直接由成血管细胞长成,是血管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文献所指的血管生成实际上主要指血管新生,血管新生与创伤修复、缺血缺氧、肿瘤、炎症、自身免疫和内分泌等疾病的过程密切相关。肾脏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结构,近年来研究证实多种急、慢性肾损害均伴有微血管系统丧失或过度新生,并由此提出了调控血管新生改善肾病进展的治疗概念。因此,我们就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观察高浓度氨基酸、高糖、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对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法观察甘露醇(13.3 mmol/L)、高浓度氨基酸(较DMEM氨基酸浓度高1.5~6倍,渗透浓度13.3 mmol/L)、高糖(30.5 mmol/L)、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分别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olⅣ)和纤连蛋白(FN)mRNA的表达水平; 酶联免疫法检测TGF-β1水平;Western印迹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ColⅣ、FN蛋白表达。 结果 (1)高浓度氨基酸、高糖、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均能刺激系膜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时细胞增殖最明显;而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刺激细胞增殖作用最强。(2)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与细胞作用48 h,能明显影响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3)高浓度氨基酸、高糖、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均能上调系膜细胞TGF-β1的基因表达;促进 TGF-β1蛋白合成增加[单位ng&#8226;ml-1&#8226;(105细胞)-1](3023±85、3163±80、3321±85比1506±63,均P < 0.05)。(4)高浓度氨基酸、高糖、高浓度氨基酸高糖混合物均能上调系膜细胞ColⅣ、FN的基因表达;促进ColⅣ蛋白合成增加[单位ng&#8226;ml-1&#8226;(105细胞)-1](16.78±2.56、18.65±2.56、22.83±2.45比10.22±2.54,均P < 0.01);也可促进FN蛋白合成增加(18.47±2.34、13.58±3.13、17.98±2.56比8.22±2.54,均P < 0.05)。结论 高浓度氨基酸有类似于高糖样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可能通过TGF-β1通路促进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且与高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低蛋白加α酮酸饮食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后行5/6肾切除,术后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蛋白加酮酸组(4%酪蛋白+2%α酮酸)、低蛋白组(6%酪蛋白)和高蛋白组(20%酪蛋白),同时设10只SD雄性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20%酪蛋白)。检测术前及术后第4、8、12周各组尿蛋白、血白蛋白、Ser、BUN等指标。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及RANTES的表达情况。结果(1)术后4周起,3个切除组Scr、BUN及尿蛋白均持续升高,其中以高蛋白组最显著(P<0.01),而低蛋白加酮酸组升高最为缓慢;第12周时,低蛋白加酮酸组显著低于其余2组[Scr为(125.44±5.50)比(172.00±9.54)、(135.22±5.78)μmol/L;尿蛋白量(24h)为(28.36±3.69)比(92.32±34.06)、(46.62±6.19)mg,P<0.01。(2)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相比,低蛋白加酮酸组肾组织损害明显减轻,肾小球病理积分为0.38±0.13比0.84±0.28、0.49±0.11,P<0.01。(3)低蛋白加酮酸组肾小管间质内MCP-1、RANTES的表达比高蛋白组及低蛋白组显著减少,同时ED-1的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肾小管间质ED-1阳性细胞为(3.59±0.78)个比(13.33±1.20)、(6.50±0.99)个,P<0.05。结论低蛋白加酮酸饮食可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血脂及肾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减轻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的病变程度,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从而延缓大鼠慢性肾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6.
腹膜透析感染期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白细胞趋化、吞噬、脱颗粒、释放溶酶体、产生超氧离子等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腹腔感染仍为腹膜透析(腹透)患者最常见并发症,可能与尿毒症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有关。我们通过观察腹透患者感染期血清、腹透液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变化,以期探讨其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括30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祈(CAPD)腹透患者,并依据腹腔感染的诊断标准,分成两组:(1)实验组:选择感染期CAPD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6~81岁…  相似文献   
127.
早餐 麦淀粉点心(麦淀粉100克,糖10克,油脂10克),鲜奶(125毫升),拌小菜  相似文献   
128.
129.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对减低脑梗死率的意义。方法对易发脑梗死的中老年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可有效的发现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象。结果本组50例均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无症状梗死灶共72个。其中1个梗死灶6例(12.0%),2个梗死灶13例(26.0%),多个梗死灶31例(62.0%)。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误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均要积极治疗,预防和延缓脑梗死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30.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在透析充分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4008S血液透析机OCM检测了38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一次血液透析时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用尿素动力一室模型计算Kt/V值;根据有、无残余肾功能,将38例分为两组对OCM和计算Kt/V值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OCM检测Kt/V值为1.13±0.58,计算Kt/V值为1.18±0.17,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7,P<0.01)。尿素动力模型计算二组的Kt/V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OCM检测其Kt/V值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液透析机OCM可作为检测Kt/V,评价透析充分性的简便、可靠的指标,并可避免透析后尿素反弹和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