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固定法(MIPO)治疗胫骨骨折中连续置钉与间隔置钉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采用MIPO技术治疗46例胫骨中段骨折,连续置钉组22例,间隔置钉组24例。术后24 h内均不负重状态下功能锻炼。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Johner-Wruhs评分以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4.8(12~2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置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较间隔置钉组延长,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更高。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时,间隔置钉的固定方法可避免应力过于集中,降低内固定断裂的风险,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能使患者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52.
应用微型钢板治疗三部分Rolando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治疗三部分Rolando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3月应用微型钢板治疗12例Rolando骨折,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均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每月复诊至骨折愈合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记录指间活动、掌指和掌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满意度、疼痛水平和关节炎改变,以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法(TAM)和上肢功能调查量表(DASH)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结果 12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畸形愈合和骨关节炎表现。TAM功能评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100%。DASH评分是3.4分。结论对掌骨基底部有2个大骨折块没有非常粉碎的三部分Rolando骨折应用微型钢板治疗,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3.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42例进行治疗分析,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70~95岁,平均78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9例,Ⅲ型12例,Ⅳ型4例。42例中有30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占总病例数的71.4%。合并的内科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22例(52.4%),老年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5例(35.7%),糖尿病12例(28.5%),胃肠疾病5例(11.9%),老年神经精神疾病5例(11.9%),并存2种及以上内科疾病的病人占15例(35.7%)。[结果]42例病例经围手术期准备后均顺利进行手术,住院7~22d,平均13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例,脑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5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中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随访时间为6个月~3a,平均12个月。[结论]多数粗隆间骨折的老年人同时患有1种或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大,主要风险不是手术本身,而是合并的内科疾病,但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内科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早期采取手术等积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不追求解剖复位,而是注重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减少出血,尽可能减少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干扰。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应用PHILOS接骨板经T形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HILOS接骨板经T形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5±2.0)周,采用Neer评分标准: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采用PHILOS接骨板经T形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许多胸腰椎疾患需采用脊柱后路手术,如何准确快速的进行术前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现行的几种定位方法如髂嵴定位法、肋骨定位法、病椎形态定位法、回形针病椎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和偏差,而且定位方法繁琐,透视次数多,射线辐射量大.  相似文献   
56.
小切口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5月,采用小切口(0.5~3.5cm)重建钢板治疗15例锁骨中段骨折,与前期2005年8月~2007年3月采用传统切口重建钢板治疗的20例进行比较。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每个病例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功能、并发症及病人对切口的满意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小切口手术在切口长度[(3.5±0.5)cmvs(7.3±1.1)cm,t=-12.540,P=0.000],出血量[(55.0±10.2)mlvs(95.0±15.7)ml,t=-8.578,P=0.000],术后24h疼痛评分[(29.0±9.3)分vs(46.0±9.4)分,t=-5.318,P=0.000],骨折愈合时间[(9.1±1.1)周vs(10.8±1.3)周,t=-4.007,P=0.000]及病人对切口的满意率[80%(12/15)vs25%(5/20),χ2=10.380,P=0.001]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手术,而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能减小创伤、减少出血、加快骨折愈合,且外形美观,是一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好的方法,但此种术式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脊柱定位尺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脊柱定位尺确定伤椎和椎弓根进钉点,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对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通过与52例开放手术比较定位时间、准确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以及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椎管矢状径)等影像学指标评价该系统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 脊柱定位尺定位时间(15.85±2.45)min、透视次数(7.16±1.34)次、定位准确率95.03%±3.27%,而开放手术此三项指标分别为(35.46±5.39)min、(12.04±3.36)次、94.02%±2.95%.两种方法 定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定位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在恢复胸腰椎压缩椎体高度、纠正后凸成角和椎管缩窄等方面与开放手术内固定具有同样的效果,两组手术前后影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时间(70.00±7.20)min,切口长度(8.50±0.95)cm,术中出血量(50.00±6.20)ml,术后引流量(20.00±5.20)ml,住院天数(4.49±0.70)d,住院费用(7841.6±128.3)元,术后实施镇痛1例,与开放手术相比,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定位尺可快速、有效确定伤椎和椎弓根钉进针点,减少射线辐射.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设计合理,置入椎弓根钉和连接棒完全经皮操作,准确性高,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为胸腰椎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间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65例.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组31例,年龄60~84岁(平均71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11例,3部分骨折巧例,4部分骨折5例;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34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T"型切口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对局部及全身损伤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的治疗,但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且掌握合适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9.
骶椎骨软骨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软骨瘤多见于男性青少年,是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生长快的部位,如股骨远侧干骺端、肱骨、胫骨、腓骨近侧干骺端等,发生于脊柱的骨软骨瘤较罕见,尤其是骺椎。我院曾收治1例此类病人,经手术及病理报告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1岁。10年前发现左侧腰部有1个鸽蛋大小的肿块,无疼痛,酸胀等不适,不影响平日生活,没有及时就诊。后肿块渐渐增大,至今已有鹅蛋大小。10余年来,只有在劳累时偶尔感到肿块处有少许不适,腰部活动好,行走如常,与常人无异,此次因肿块太大而就诊。查体在左侧腰骶部可见1个鹅蛋大小的肿块,…  相似文献   
60.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1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术后行积极的康复训练。结果手术时间37~47min,平均41min。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5~27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91~98分,平均93分。术后3个月膝关节均能伸屈至正常范围,无疼痛及交锁症状。结论对于胫骨嵴骨折的患者,带线锚钉固定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