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董红  陈宏 《重庆医学》2012,41(23):2417-2419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寻常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2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儿童58例,成人7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皮损部位(四肢)、发热、抗"O"阳性的发生率均高于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P<0.05),而药物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过敏因素、皮损部位(其他部位)、趾(指)甲病变、关节病变、合并肿瘤发生率低于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银屑病的儿童,应警惕有无家族性银屑病病史及上呼吸道感染。对于成人患者,应系统检查排除合并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02.
董红  邓志鹏 《海南医学》2013,24(2):288-290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外文数据库及CBM等中文数据库p53与OLP相关的单中心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分析p53与OLP的相关性,计算OR值和95%CI。结果最终纳入相关性研究文献9篇,其中病例组(Oral lichen planus,OLP)271例,对照组(Normal oral mucosa,NOM)105例,OLP病变组织p53阳性率是NOM的4.62倍(95%CI=2.00~10.64),合并值Z=3.59,P<0.001,说明p53在OLP组与在NOM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的表达与OLP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可将其作为预测OLP恶变潜能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3.
董红  郑美容 《海峡药学》2013,(6):115-116
目的研究胺碘酮结合福辛普利治疗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结果,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方法针对我院2000年以来接收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选取符合条件的病例25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福辛普利结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和的内径差异。结果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左心房内径,且窦性心律维持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的比较差异(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采用福辛普利结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在细胞水平观察microRNA(miRNA)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株后对KiSS1基因转录、翻译的干预效应。方法以SD大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KiSS1基因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KiSS1。应用miRNA设计软件,针对大鼠KiSS1基因的4个不同靶位点设计4对干扰序列及1对非相关性的阴性对照序列,得到miRNA表达载体p-KiSS1-miRNA1-4及p-KiSS1-miRNA-neg。利用脂质体介导将上述载体与pcDNA3.1(+)-KiSS1共转染293T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转染72 h后细胞中各载体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R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转染48 h及72 h后miRNA表达载体对KiSS1基因的干预效应。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miRNA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KiSS1载体组可见红色的KiSS1蛋白在细胞质中表达;RT-PCR结果显示干预组细胞KiSS1 mRNA表达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a<0.05)。其中p-KiSS1-miRNA2组KiSS1基因表达抑制最显著,降低了8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KiSS1-miRNA2干预组KiSS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 4个miRNA载体对大鼠KiSS1基因均具有抑制效应,其中针对KiSS1 mRNA序列304~324 bp的p-KiSS1-miRNA2抑制效果最佳,为个体水平沉默KiSS1防治性早熟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构建三条人Smurf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以逆转TGF-β1诱导人HK-2细胞转分化。方法:针对人Smurf1基因设计,采用体外转录生物合成的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双链分子,对重组质粒(命名为pSilencer-S1 shRNA、pSilencer-S2 shRNA、pSilencer-S3 shRNA)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鉴定及测序鉴定。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鉴定证实Smurf1 siRNA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序列测序结果与合成序列结果一致。结论:Smurf1 pSilencer-S1 shRNA、pSilencer-S2 shRNA、pSilencer-S3 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6.
背景:前期实验已验证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对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确有促进作用,导管可在体内逐步降解.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中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在促进神经再生的同时能否有效防治肌萎缩,促进靶肌肉的功能恢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4/2008-03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材料:利用溶剂挥发法,制成内径1.5 mm,壁厚0.3 mm,长14 mm的微孔单纯外消旋聚乳酸及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导管,每根复合导管含神经生长因子400 U.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单纯导管桥接组、复合导管桥接组,每组16只.制作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以单纯外消旋聚乳酸导管及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桥接修复,保留神经缺损10 mm.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5,10,15,20天大体观察右后肢肌肉萎缩程度及关节运动情况,测量三头肌湿质量恢复率,组织学观察肌细胞变化.并对小腿三头肌肌细胞直径和截面积进行量化分析比较.结果:所有大鼠术侧后肢跛行,小腿变细,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术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下降,恢复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各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5天术侧三头肌即开始萎缩变细,至第20天时肌细胞明显广泛萎缩,肌束间纤维组织增生.图像分析显示三头肌肌细胞直径和截面积随观察时间延长而进行性下降,4个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局部释放神经生长因子对于早期(伤后20 d内)失神经肌萎缩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背景: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加压扩张在椎体内形成周围有相对致密松质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同时扩张的球囊有助于塌陷椎体的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后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渗漏情况及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02/2010-06华北石油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例,41椎体.平均年龄69(53~82)岁.并于术前手法按压使腰部过伸复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3(11.0±1.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6.7±1.9下降至术后1.3+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7±5.2)mm恢复至(20.2±4.5)mm,椎体高度显著恢复(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说明术前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将骨水泥注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止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渗漏发生.  相似文献   
108.
唐少华  王京  董红 《北京医学》2006,28(11):667-669
目的 探讨细胞外间质(ECM)植入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40只白兔右眼制备青光眼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CM组,每组20只.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ECM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ECM植入.术后1至16周观察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并测量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泡下组织细胞形态.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对照组(35.11±4.32)mm Hg,ECM组(35.18±4.37)mm Hg,术后1、2、3、4、6、8、10、12、16周眼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裂隙灯观察:ECM组比对照组术后滤过泡有较好滤过功能.组织学观察:ECM组比对照组滤过泡区成纤维细胞少,未见瘢痕组织形成.结论 结膜ECM植入能改善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并能良好地控制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ECM植入有希望成为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我校康复医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红  邱卓英  戴红 《中国康复》1999,14(3):187-188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医学院校普遍开设有康复医学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现代康复基本理论与方法。如何有效地组织课程内容,以科学、生动的形式向学生讲授该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康复医学教育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笔者从事康复医学教学实践,运用当代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康复医学教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考察。亚提高学生对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知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在中国康复医学的建立与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医疗领域对于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待提…  相似文献   
110.
儿童牙源性皮瘘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慢性根尖周炎引起颌面部皮瘘的病例不多见,以致误诊误治时有发生。1992年以来作者收治了儿童颌面部牙源性皮瘘2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8~14岁,平均10.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7.8个月;患者多数来自农村或城镇贫困家庭。病灶牙均为恒牙。就诊原因均为颌面部有长期溢脓或虽经局部治疗但仍存在经久不愈的瘘道。皮瘘的部位与病因,见表1。表1 26例牙源性皮瘘的病因及部位2.治疗2.1拔除病源牙并进行皮瘘及牙槽窝搔刮术6例。患牙拔除后经过搔刮牙槽窝,刮尽肉芽组织,1~2周后皮瘘愈合。2.2根管治疗加根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