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行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诊疗要点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DDD患者共15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46岁。病程2~10年。病变间隙均为单节段,其中L3,4 1例,L4、58例,L5、S1 6例。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8.94±1.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1.4±8.3)分。患者均经至少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200~500mL,平均360mL。1例患者术后椎间孔开放侧胫前肌力下降至3级,3个月后恢复至5-级,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15例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术后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84±1.6)分和(19.1±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61.8%±7.3%,ODI评分改善率为64.3%±5.5%。疗效评价:优6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3.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TLIF是治疗DDD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2.
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BV感染时,外周血中HBV-DNA是病毒复制活动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而最新发展起来的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而在HBV-DNA的定量检测中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乙型肝炎的动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数据犤1犦。与此同时,ELISA作为HBV临床诊断的常规方法,其检测结果为人体对HBV的免疫状态提供了很好的说明。这两种作为检测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应用上互有弊益,不能相互替代。为了进一步阐明两种方法在临床诊断上的诊断意义以及HBV-DNA与其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我们对临床送检的3…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携带I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茵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I类整合酶基因(Class 1 integrase gene,intl 1)mRNA的表达,并分析I类整合子阳性茵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茵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I类整合子的阳性茵株.提取携带I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和液相培养2种生长状态下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2种生长状态下细茵的I类整合酶表达情况.并用纸片扩散法对携带I类整合子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携带I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液相培养状态下均有intl 1基因mRNA表达.但生物被膜生长状态下的intl 1mRNA表达量高于液相培养状态下表达量约4倍.在收集的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6株携带intl 1基因,而且I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菌株的部分耐药率高于整合子基因阴性的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intl 1 mRNA的表达上调,I类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状态下可进行更活跃的基因捕获.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血压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其解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06年4月~9月黑龙江省电力医院体检职业人群共1 598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70岁。收集样本人群的相关信息、测量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并将各指标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分组。结果对血压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有性别、饮酒量、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及糖尿病家族史。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随血压增高而增高,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三组比值比以4倍递增,高血压组是正常血压组的17倍,1、2级高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按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血压分类比较,结果可见,收缩压升高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加的幅度较大;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随着血压的升高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上升较明显,但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女性上升幅度较大。结论随着血压升高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但在高血压人群其上升趋势不显著。不同性别其上升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95.
医学独立实验室的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新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问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本中心学科建设有:标本接收室、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和细胞病理室等多个学科,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科研协作大学设立“金域奖学金”,为科技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6.
据《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1月40卷第11期报道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倪磊等,为阐明哮喘缓解3年以上者外周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气道反应性等有关因素的关系,探讨哮喘缓解的机制,选择了20例哮喘缓解3年以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组np16181~16193区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的关联.方法 随机收集199例浙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205名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直接测序检测该区域基因,同时分析变异与2型糖尿病及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联.结果 发现np16181~16193区域为高度变异区,存在多种变异形式,考虑为基因多态性位点;在该区域发现有4种变异碱基排列形式仅存在于T2DM中;在np16181~16193区域中变异组餐后1 h血糖明显高于未变异组(P<0.05),而其余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粒体基因组np16181~16193区域引起的变异尚不能视为2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8.
登革病毒引起人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2001年5月以来,泰国爆发登革热流行,国内目前尚未见病例报告,我院确诊一病例,患者男,19岁,工人,无外出史,主因恶心、呕吐5 d,发热2 d,于2001年10月12日到广州市东山区人民医院就诊,体温达39.5℃,伴头痛、眼眶痛,4 d后热退,而后四肢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职工的高血糖患病情况,并对高血糖者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聚集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06名学院职工的血糖、血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306名受检人员中,高血糖总检出率为13·4%,其中男性为14·2%,女性为12·5%,男性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60岁之间高血糖检出率出现高峰,女性随年龄增加检出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合并高血压的检出率为9·48%,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检出率患病率为6·54%,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明确了高血糖的检出率及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在高血糖人中的聚集性比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应用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浆胚系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9例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血浆标本进行21个乳腺癌易感基因测序,对检测到的突变位点进行筛选和分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有48例患者检测出18个基因的55个突变位点,其中包含45个错义突变、1个无义突变、8个插入缺失突变、1个剪切位点突变。突变最多的为BRCA基因,检测出10个突变位点。55个突变位点中有9个(16.4%)为致病性突变,4个(7.3%)为无害突变,42个(76.3%)为意义未明突变;其中15个突变位点在ExAC、ClinVar、dbSNP、HGMD数据库中均未提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致病性胚系突变在不同年龄组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与否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24);>40岁和Ki67阳性患者发生致病性突变的概率更高。结论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筛查有一定意义,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