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Mψ)吞噬功能的实验条件,为快速筛选Mψ吞噬功能调节成分提供更为稳定的细胞模型.方法:以小鼠腹腔Mψ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作为模型检测指标,考察细胞收集方法、细胞浓度、贴壁孵育时问、培养时间、LPS浓度、中性红浓度、检测波长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优化中性红法检测Mψ吞噬功能的实验条件.结果:本实验条件下,PBS等三种清洗液收集小鼠腹腔Mψ的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ψ贴壁孵育时间以3h为宜;Mψ加样浓度可选择在2~8×106/ml范围内;LPS在30μg/ml时达到最佳刺激效应;中性红浓度选择0.09%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加入中性红后的反应时间以3h的OD值最高:检测波长以520nm时OD值最高.结论:优化中性红法检测Mψ吞噬功能,对快速筛选Mψ吞噬功能调节成分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是我国民族药黄芪的提取物之一,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血糖等作用。随着中医药的日益现代化,国内外对中药单体成分的研究已经成为焦点。对黄芪多糖的制备提取、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进行综合阐述,利于对黄芪多糖更深入的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9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本院临床与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3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免疫学抽象难懂,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琐碎难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本教研室结合实际,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历练,从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反思等方面对此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黄连解毒汤干预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PPARγ表达对细胞极化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法鉴定细胞泡沫化;以一定浓度的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M2型巨噬细胞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1β、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精氨酸酶1(Arg-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泡沫细胞模型制备成功。含药血清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巨噬细胞CD206分子表达阳性数量明显升高(P0.01)。细胞上清IL-1β、TNF-α的表达下调,IL-10、TGF-β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PPARγ、Arg-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激活PPARγ促进ox-LDL诱导的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向M2表型极化,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
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胞质内受损的细胞器或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适度的自噬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过度的自噬却会导致细胞死亡,不利于斑块的稳定性。中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整合起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很可能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自噬有关。本文就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双重作用、调控自噬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中药对自噬的影响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潜在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考察用合煎(传统汤剂)、分煎(配方颗粒汤剂)方法制备的鸭掌散汤剂中麻黄碱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50 mm×4.6mm,5μm),乙腈-0.1%磷酸(5∶9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07 nm。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麻黄碱的含量变化。②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鸭掌散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①鸭掌散分煎液中麻黄碱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平均含量。②鸭掌散分煎液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而合煎液没有;合煎液对白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结论与传统汤剂比较,鸭掌散配方颗粒汤剂中麻黄碱的含量较高,抗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97.
田维毅  董登祥  杨娟 《陕西中医》2009,30(3):358-361
目的:优化巨噬细胞(Mφ)筛选模型,并应用于四物汤等6个促吞噬组分的筛选。方法:以小鼠腹腔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作为模型检测指标,考察细胞收集方法、细胞浓度、贴壁孵育时间、培养时间、LPS刺激浓度、中性红浓度、检测波长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优化中性红法检测Mφ吞噬功能的实验条件,并用于四物汤等6个复方总多糖中促吞噬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本实验条件下,PBS等三种清洗液收集小鼠腹腔Mφ的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φ贴壁孵育时间以3h为宜;Mφ加样浓度可选择在2~8×106/ml范围内;LPS在30μg/ml时达到最佳刺激效应;中性红浓度选择0.09%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加入中性红后的反应时间以3h的OD值最高;检测波长以520nm时OD值最高。四物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多糖组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优化中性红法检测Mφ吞噬功能,对筛选中药免疫活性成分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探究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丽珠肠乐组(0.15 g·kg-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10.08、5.04、2.52 g·kg-1),每组4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均给予克林霉素(250 mg·kg-1)灌胃造模,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按相应剂量灌胃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14 d。分别在药物干预后0、3、7、14 d,从各组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对大鼠粪便中SCFAs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组间代谢轮廓差异,并对大鼠粪便中SCFAs的组间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PLS-DA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可明显区分,在葛根芩连汤治疗7 d后逐渐趋近于空白组。进一步分析SCFAs组成后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乙酸的占比增加,丁酸、戊酸、...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四物汤等6个方剂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离体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在中药复方免疫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制备四物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玉屏风散、桂枝汤、龙胆泻肝汤等6个方荆的水提物、水提醇沉物、醇提物,选择其没有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在96孔板中分别与小鼠正常的和经PMW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孵育,以MTT法检测细胞转化增殖情况.结果:四物汤上述三种提取物、四君子汤与六味地黄汤水提物和水提醇沉物、龙胆泻肝汤水提物能明显增强经PMW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P<0.05或P<0.01);桂枝汤醇提物能明显押制经PMW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P<0.01);仅有四物汤水提物能明显增强小鼠正常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P<0,01),其活性明显较PMW诱导组低(P<0.01).上述方荆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效应具有提取物和浓度的差异性.结论:在中药复方免疫活性物质的筛选中,丝裂原刺激下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作用稳定,应用时注意选择没有明显细胞毒性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病的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小鼠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及各剂量六君子汤灌胃治疗,末次灌胃2周后,处死小鼠,计算每只小鼠每克胃组织中所含菌落数。结果六君子汤大、中剂量治疗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接近甚至超过正常对照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六君子汤大剂量治疗组双歧杆菌数量较小剂量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君子汤大剂量治疗组肠球菌数量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 Pylori定植密度为102~103CFU/g,各治疗组H Pylori定植密度为101~102CFU/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六君子汤可以通过扶植胃内正常菌群、改善胃内微生态环境,来有效的阻止H.Pylori在胃内定居或增殖,且六君子汤对正常菌群的扶植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