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法,以计数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指标,对植物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及芦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及芦丁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微核率无明显增加。槲皮素剂量为100、150mg/kg时对环磷酰胺的致突变作用显示一定的抑制,微核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2.
叶下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中的抑菌和止血成分,经銮定的有鞣花酸(ellagic acid)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  相似文献   
93.
在寻找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抗癌药物的研究工作中,迄今已经发现百余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对多种实验性肿瘤的生长呈现较强的抑制活性。虽然目前尚未见倍半萜内醋应用于治疗肿瘤的临床报导,但是随着构效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来有可能从植物中或通过半合成途径发现适用于临床治疗的倍半萜内酯类的抗癌药物。本文统计了截至1980年研究过的具有细胞毒作用及抗癌活性的天然倍半萜内酯136个,并评述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皂甙分离和鉴定技术的新进展,内容包括旋转管式逆流层析、硼酸盐络合形式的 HPLC、棒柱层析等分离技术,及激光解吸(LD)、次级离子(SI)、快速原子轰击-碰撞活化(FAB-CA)质谱、双向高效薄层色谱(2D-HPTLC)、紫外-圆二色谱(CD)激子手性法、新的核磁共振技术等在皂甙结构解析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医用传感器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用传感器是为了拾取人体生理信息,并把这些物理的、化学的信息转换成与之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电量的装置。医用传感器是很多医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传感器拾取人体信息的方法决定着此种仪器的基本测量原理,一种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形成一个新的仪器系列。因此,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在花大力量研究新型传感器,以开发更有效的新型医学仪器。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为了寻求合适的经颅磁刺激模式治疗失眠等神经系统类的疾病,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连续经颅磁刺激系统。方法采用PC和单片机交互控制,改进后级TDA7294功放电路,实现0.001Hz~20.000kHz的连续大功率输出驱动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结果实现了将真实睡眠脑电信号、音乐信号及几种典型波形的刺激信号转换成空间交变磁场直接耦合进大脑的睡眠中枢,同时对圆形线圈在真实头模型下的磁场和感应电流分布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结论系统达到了预定指标,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7.
三萜类的光谱与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植物化学的研究广泛和深入地开展,新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报道不断增加。1972年Kulshreshtha等总结了1963~1970年间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240余种;1979年Pushpa等又综述了1971~1976年间文献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270余种;1983年Manik等从339篇文献中总结出1977~1981年间报道的新三萜化合物410余种;除植物外,从海洋生物中也得到多种新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
延胡索乙素还原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胡索乙素为有效的镇静、止痛药,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工业上用巴马汀(Palmatine)  相似文献   
99.
值此《江苏医药》创刊十周年之际,对我省较主要的药学科研进展概括地进行回顾,检阅成绩,吸取经验,对于我省今后药学科研的发展将是有益的。一、血吸虫病防治新药的研究 (一)抗日本血吸虫病新药锑-273 对于血吸虫病的治疗,长期来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1917年外国人发现的酒石酸锑钾,疗效尚可,但毒性较大,且需静脉注射,不便于开展大规模治疗。1945年起国外曾有人试图研  相似文献   
100.
蜡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根为民间草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从该药材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甾体化合物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2个生物碱d-洋蜡梅碱和dl-蜡梅碱以及2个香豆素化合物东莨菪素和东莨菪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