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3 毫秒
5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组学方法。代谢组学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本质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概述近10年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2.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认为,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痰阻气道、气机失调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现代医学认为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遗传学因素、神经调节等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能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概述近20年来中医心系疾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变化进行量化客观化研究。方法:应用舌面一体检测系统,观察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特征。结果:四季面色R、G、B值结果显示G-B值秋季稍高,秋季与冬季G-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秋天面色偏于黄色;L、a、b值结果显示夏季a值最高,夏季与春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夏季与秋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夏季面色以红色为特点;b值春季较高,春季与夏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与冬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春天面色偏青;冬季面色L值最低,冬季与秋季L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冬季面色较暗,面色偏于灰黑色。结论:证实面色随季节更替是存在一定规律变化的,且以客观测量和定量分析方法验证了中医学认为“人体面部色泽四季之间有一定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气虚痰湿证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纤维胶凝蛋白3、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气虚痰湿组生化指标水平与气虚组、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瘦素、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气虚痰湿组脂联素显著低于气虚组,瘦素显著高于气虚组(P0.05)。结论糖尿病有痰湿证的脂联素较无痰湿证更低,瘦素则更高,提示脂联素、瘦素参与了糖尿病痰湿证的形成过程,其水平变化可能提示本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野菊花提取物对湿疹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免疫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野菊花水提物组、野菊花醇提物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方法建立湿疹小鼠模型,同时给药外用。观察治疗效果并研究免疫机制。结果野菊花水提物可明显降低湿疹模型小鼠免疫球蛋白E(Ig E)、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P0.05),显著降低白介素(IL-4)、白三烯B4(LTB4)因子的表达(P0.01),同时能够上调IFN-γ含有量(P0.05)。结论野菊花提取物能调节湿疹小鼠Th1/Th2平衡,同时能有效抑制Ig E、LTB4水平。  相似文献   
57.
糖尿病舌象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提供依据,而且便于大规模、准确地收集并保存临床资料,有效地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确切地评价中医临床疗效。回顾近30年国内研究者运用多种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舌象特征进行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而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对舌象的特征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将舌象与实验室指标进行关联的客观化研究还为数不多。充分利用现代化仪器设备,使糖尿病中医舌象特征的采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将提高中医对糖尿病本质的认识,为糖尿病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8.
冠心病患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心、脉是组成脉象的基本脏腑,脉象亦直接反映了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况,通过检测脉象变化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相关生理病理变化。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对于本病的研究日益深入,理论和临床成果层出不穷,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医脉象客观化参数对冠心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将近20年来冠心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通过总结急性支气管炎案、支气管哮喘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案、扁桃体炎案4则验案,分析王忆勤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0.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以及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的广泛应用,为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围绕中医证候的兼挟性、不平衡性、动态性、复杂性特点,梳理近5年来分别应用于其中的多标记学习法、不平衡数据集的处理、拓扑结构及前瞻性队列研究思路、复杂网络及从人脑认知等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研究方法,以期为中医证候客观化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数据资料的采集和证候的判定主观性较大、针对临床证候的不平衡性及动态性研究相对偏少、尚缺乏综合可行的研究方法等诸多问题,建议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应根据研究目的、中医证候特点、数据挖掘方法的使用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