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小波分析法在平、弦、滑脉脉图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波分析方法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ZM-Ⅲ型脉象仪和TP-Ⅰ型脉象仪采集平、弦、滑脉的脉图,比较三种脉图的时域波形参数和小波分析参数,并将时域波形参数h3/h1与小波分析参数功率谱能比(PSR1、PSR2、PSR3)作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弦脉与平脉、平脉与滑脉之间,h3/h1、PSR1、PSR2、PSR3均有统计学差异;PSR1与h3/h1呈正相关,PSR2、PSR3与h3/h1呈负相关;回归分析PSR1进入方程.结论:脉图小波分析参数PSR1、PSR2、PSR3对区分平、弦、滑脉脉图有参考价值;其作为平、弦、滑脉脉图的判别依据可能是以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诊疗技术标准化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在建立中医舌脉象规范采集和信息处理方法及舌脉象分类判读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并开展了部分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CRF的不同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已日趋深化,许多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多学科、多系统、全方位的探讨CRF各证型舌脉象的客观化指标,最终有可能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小儿哮喘花剥苔及对照组小儿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液细胞指标,以探讨小儿哮喘患者花剥苔形成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共调查562人,收回登记表352份。依据病例的诊断标准,根据哮喘以及花剥苔的有无分为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分三次分别检测其血清IgE、血清中CD4、CD8、CD28的含量。结果:在哮喘患儿中,花剥苔的发生率占33%。在花剥苔患儿中,哮喘的发生率占48%。IgE: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低于哮喘非花剥苔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4:哮喘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更小于正常人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CD8: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CD28: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都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RBC: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非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的出现可以为追踪小儿哮喘找到线索,其病理本质和小儿免疫力低下有一定联系,如IgE、CD8、CD28水平异常升高,CD4水平降低,血中红细胞数异常等,都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综述客观评析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 题,提出在探索四诊信息数字化研究中建立中医四诊信息规范化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完善中医四诊检测系统,建立中医四诊特征信息数据库,以及建立计算机判读量 化分类方法,同时利用数据库平台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综合判断等构想,以获取有关中医病性、病位的客观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脉象信号特征提取和脉象信号模式识别与分类类两个角度综述了近20年脉象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脉象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及气血盈亏直接相关,但传统中医脉诊缺乏客观性检测标准。冠心病(CA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在2000年WHO成员国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非传染性疾病中人类首要死亡原因。因此,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对冠心病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检索近30年来冠心病脉象研究相关文献,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对冠心病脉象形成的机理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集临床187例确诊冠心病病例,观察其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证型与血液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其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