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6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例,足跟及足底2例.[结果]1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平均2年随访,其中7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好,3例皮瓣经Ⅱ期修整,外形改善,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较简便,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2.
侯勤明  王国伟  吴宝亮  李运江  冯锐 《浙江医学》2020,42(12):1254-1258,1263
目的评估CalliSpheresR微球(CSM)载药微球(DEB)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86例接受CSM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治疗应答,在1周和1个月后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记录术中及术后1个月的不良反应。计算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应答率(ORR)分别为25.3%和86.6%,患者的平均OS为19.8个月(95%CI:18.8~20.7)。年龄≥60岁(P=0.030)和有门静脉侵犯(P=0.010)是HCC患者未达到CR的独立因素。有肝静脉侵犯(P=0.031)和有传统TACE史(P=0.017)是HCC患者未达到ORR的独立预测因素。肿瘤分布为双叶(P=0.000)、有门静脉侵犯(P=0.000)和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为C期(P=0.011)是患者OS短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恶化(均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大部分肝功能指标恢复(均P<0.05)。CSMDEB-TACE术中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结论CSMDEB-TACE治疗HCC具有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年龄、双叶肿瘤、静脉侵犯、BCLCC期和传统TACE史是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3.
了哥王抗炎有效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哥王的抗炎有效部位.方法:通过蛋清法致小鼠足肿胀实验及炎症部位PGE3含量测定,确定了哥王有效的抗炎部位.结果:阳性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4.75%、38.49%、29.26%.阳性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炎症部位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是了哥王的抗炎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4.
微创手术加尿激酶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血肿清除加用尿激酶血肿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 1 9例入院的高血压病例不做特别选择 ,均在头颅 CT片指导下行颞部直切口 ,小骨窗 2 .5~ 3 cm,直视下吸除大部血肿 ,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血肿腔放置硅胶管 ,手术后3 d引流管注入 1万 U尿激酶 ,再引流陈旧溶解的血肿液 ,并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相比较。结果 :1 9例中 ,死亡 1例 ,病死率 5 % ,9例完全恢复 ,半自理 6例 ,优良率 78.9% ,偏瘫 3例 ,无植物生存。与前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小切口微创血肿清除和尿激酶血肿腔溶解血肿的结合使用 ,最大化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同时避免了其缺点  相似文献   
95.
<正> 患者男性,36岁,以间歇性头痛,头昏,呕吐2月,于1997年1月22日入院。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头昏、喷射状呕吐、视物不清,癫痫发作,呈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末见异常体征,头颅CT扫描示:左侧脑室额角后体部有约6cm×5cm×4cm局限性扩大囊性病灶,有一环形极薄高密度影,向对侧移们1.5cm。手术采用左额后入路,由额上切开脑皮质,在约3.5cm处显露出半半透明的膈囊壁,张力较高,切开囊壁吸出无色清亮液体约100ml,囊壁塌陷,囊壁与侧室轻度粘连,基底与脉络丛粘连紧密,以全切送病检,报告为蛛网膜纤维结缔组织。术后2周复查头CT片,原环形囊壁影消失,脑室扩大区较前有缩小,  相似文献   
96.
公共汽车驾驶员和售票员外周血脂质过氧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共汽车驾驶员与售票员外周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年龄与4项指标的变化无明显联系,红细胞SOD活性和血浆MDA含量与工龄有一定联系,GSH含量和GSHPx活性也有随工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结果提示该职业对从业人员脂质过氧化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该研究采用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测定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体液免疫评价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选用牛源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为试验样品,按照高、中、低剂量组植入至Balb/C小鼠皮下至4周。4周后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测定IgG1、IgG2a、IgG2b、IgG3、IgA、IgM,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IgG3、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而IgG1、IgG2a、IgG2b、IgM含量显著性高于阴性对照组;样品组高、中、低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体液免疫评价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98.
- 文题导读 - 7832 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的选择 7833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机制及治疗 7834 骨质疏松患者的髋关节置换假体 7835 髋部骨折的手术修复及围手术期处理 7837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选择: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7838 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修复 7839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效果分析:关节置换还是内固定 7841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7842 膝关节损伤的修复与置换 784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 7845 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管理 7846 膝关节置换中的3D打印技术 7847 胫骨平台骨折与全膝关节置换 7848 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外科治疗:内固定还是肩关节置换? 7850 中西医结合补肾活血法对关节损伤置换与修复的思考 7851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短柄假体的设计特征与临床应用 7853 骨关节肿瘤型假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7855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 7856 3D打印模块与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7857 关节软骨的玻璃化冷冻与保存 7859 骨关节结核:骨病灶药物分布特点及缓释材料 7860 骨缺损仿生支架的研究与思考 7861 制备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7862 生物反应器内工程化软骨的三维动态构建 786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基质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7867 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7869 计算生物力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7870 骨外固定技术在下肢关节外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有研究表明,不同种植体表面结构对细茵粘附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为了提高种植体骨结合性能,大量的种植体表面涂层技术迅速推广开来.然而,不同种植体表面涂层对细菌粘附影响方面的研究却甚少.目的:评估纯钛表面喷砂,微弧氧化处理,以及体液模拟沉积三种涂层技术对于细菌粘附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种植体周围炎中主要病原茵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对金葡菌在三种涂层表面的粘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统计.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金葡菌在三种涂层表面的粘附均高于对照组纯钛表面.讨论:与未做涂层的纯钛表面相比,钛基底喷砂,微弧氧化处理,以及体液模拟沉积技术形成的三种涂层促进了细菌的粘附,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感染率.结论:综合考虑三种钛表面涂层技术所形成的良好的骨结合性能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较高的细菌易感性,我们认为对于某些种植体表面涂层参数做进一步的改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分流技术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6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患者124例,其中采用分流技术治疗者68例(A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者56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采用倾向评分法校正临床资料间的不均衡性。结果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动脉瘤位置、前期接受治疗者所占比例、动脉瘤颈部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最大直径及动脉瘤形态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1∶1最邻近匹配法匹配后A组和B组患者均为48例;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前期接受治疗者所占比例、动脉瘤位置、动脉瘤最大直径、动脉瘤颈部直径及动脉瘤形态学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迟发性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动脉瘤闭塞分级、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动脉瘤可行血管造影检查者74例,其中A组36例、B组38例;随访6个月,A组患者动脉瘤闭塞分级和动脉瘤转归优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载瘤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相比,分流技术能更有效地改善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远期动脉瘤闭塞情况及动脉瘤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