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背景: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可用于研究功能性电刺激对动物失神经肌肉的作用机制,但体积偏大,功能单一。 目的:设计一种微型、参数可调的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 方法:基于红外通信技术,以MSP430为控制核心,采用低功耗设计,经体外控制器设置参数,产生电荷平衡的双相脉冲序列,可对神经或肌肉进行电刺激。 结果与结论:实验设计的刺激器可在体编程,能够灵活设置刺激电压幅值、频率、脉宽和间隔时间等参数。多参数的设置丰富了刺激协议选择性,可最小化对目标神经肌肉临近组织的不可预测刺激,优化了功耗设计,可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胃排空检测的同时,提取图像数据信息计算胃动节律,完善EIT胃动力功能检测的方法研究。方法:选择无胃动力异常的青年男性作为被试对象,测试前空腹10 h,以第1 s空腹图像数据作为参考图像,饮用250 ml纯净水后依次进行每3 min 1次的图像信息采集。根据图像结果,选取胃部电特性变化兴趣区域,连续记录该区域的相对阻抗变化率信息,描记胃排空曲线,进行小波变化,提取胃动节律。结果:根据图像处理结果计算半排空时间约为6 min,全排空时间约为22 min,提取2 min的相对阻抗变化率原始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可提取出频率为0.31 Hz的呼吸节律和频率为0.052 Hz的胃动节律,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变化处理后呼吸干扰消失,只剩下频率为0.052 Hz的胃动节律信号。结论:采用EIT方法根据消化过程中的胃阻抗特性及其变化,可以有效地提取反映胃容积(胃排空)和胃运动(胃的收缩和蠕动)状况的信息,其变化规律与胃动力学状况相对应,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24.
多道阻抗血流图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阻抗血流图临床应用的深入和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流图检测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的多道血流图检查方法采用了一个公共的,以快速切换方式分时工人的恒流源,解决了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恒流源可能引起的信号混淆和干扰问题,新型血流图检测方法还应输出阻抗和导纳两套波形及测量参数,便于临床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选择使用,或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在血流图分析方面要包容更多的算法,可对心,脑,肺,肝,肾及肢体等器官进行血流图测量,分析,打印相应的报告,并为系统的功能扩充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25.
电话传输式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介绍的电话传输动态心电监护系统(TTM)由患者佩带的袖珍式心电监护盒和中心监护系统组成。袖珍监护盒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和初步分析,存储异常心电并报警。患者可随时将已存储的或实时的心电信号通过公用电话网以数字调制方式传送至医院监护中心,使医生能及时地诊断,提供救治指导或组织挽救,监护中心可对所有信息存档,以便对病情发展和用药效疗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6.
本文提出的新型双道血流图可用于检测两道独立的心,脑,肢体等阻抗血流数据并给出分析报告,可对心,脑,肝,肾及肢体等器官进行血流分析,打印相应的报告,临床试验表明,该仪器在心功能健康普查,心脏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方面给出较为客观,可比性好的评价指标,可报告特征点数值,因此还可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7.
电阻抗断层成像线电极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的线电极强制等势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电极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仿真研究平台,采用作者建立的E IT电极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由于电极间距改变而引起的系统性能变化规律,确定了与不同深度目标对应的最优电极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8.
沙洪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20(2):F003-F003
痛觉研究中,冷/热刺激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在镇痛药物、麻醉品及戒毒研究广泛应用。其主要方面为: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阻断其痛觉神经传输路径,然后给定垦的冷或热刺激,确定对给刺激的反应时间,从而了解某种药物对痛觉或其他活动的影响,以进行药物筛选、剂量选择等工作。 但是目前国内实验室尚没有理想的实验装置,基本上采用一些简易的代用装置来进行实验,即采用电极扳进行热刺激,上述装置存在如下缺点:采用两套装置,增加了设备开支:热刺激仪由于以电极管或电极板为热源,功率大,温度控制困难,影响了实验精度;冷刺激仪通过…  相似文献   
29.
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系统采用由患者佩带的袖珍式心电监护盒,对其心电进行监护和初步分析,记录和存储异常心电并报警,在需要时将已存储的或实时的心电信号通过公用电话网以数字化方式传送至医院监护中心,供回放和分析处理,使医生能及时地诊断和提供救治指导,并可对所有信息建档和打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