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实施经腹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B组实施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组客观缓解率61.7%(37/60),疾病控制率91.7%(55/60);B组客观缓解率65.0%(39/60),疾病控制率93.3%(56/60)。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恢复进食时间为(3.25±0.78)h,短于A组的(4.18±0.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05±1.13)d,短于A组的(7.49±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2、24、36、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3.46±0.97)分、(2.96±0.94)分、(2.57±0.85)分、(2.14±0.71)分,均低于A组的(4.52±1.18)分、(4.07±1.14)分、(3.68±1.11)分、(3.15±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B组患者术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感觉评分分别为(86.47±4.69)分、(85.86±4.21)分、(85.92±4.57)分、(86.07±4.73)分,均高于A组的(81.63±3.42)分、(81.05±3.10)分、(81.17±3.21)分、(81.12±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近期疗效佳,可有效加快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聚乳酸是一类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和乳酸直接缩聚。综述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聚乳酸聚合的两种高效方法-反应挤出法和直接-固相聚合法.并展望了聚乳酸合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时机。方法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病例,以随机编码法进行随机分组。术后于不同时间初次应用抗凝药物:6~12 h( A组)、12~24 h(B组)及24~48 h(C组)。术后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共21 d。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含量及降低量、血小板计数、APTT、PT、FIB、患肢大小腿周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45例研究样本,每组15例。各组术前、术后在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含量及降低量、血小板计数、APTT、PT、FIB及大、小腿周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不同时段抗凝治疗对患者术后出血引流量、失血量、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无显著性影响,抗凝效果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34.
心肌炎的特殊心电图改变2例李克清,牟瑞起,杜明,王荣彬,黄树温,王淑敏,段守亮,梁博我院近期收治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33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5天,加重1小时来院。心电图(图1)示:V2~V4导联ST段抬高0....  相似文献   
35.
脊柱顶升复位器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8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双石  梁博桂 《人民军医》1998,41(9):511-512
胸腰椎骨折以屈曲型多见,大部分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能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仅少数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根据屈曲型骨折应以过伸牵引才能达到整复的原理,我们设计了脊柱顶升复位器,在全麻下早期一次性顶升复位,复位后经石膏托固定或垫枕维持治疗,经临床应用83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64例,女19例;年龄16~59岁。椎体压缩1/3~1/2的64例,不超过1/3的19例。被压缩椎体89个:其中T1220个,L153个,L28个,L36个,L42个。同时被压缩2个椎体以上6例:T12L12例,L1,22例,L2,31例,L2~41例。83例中伴有四肢骨折21例,肋骨骨折5例。合…  相似文献   
3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ly,VBI)指椎基底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的、机能的异常,产生相应灌流区供血不足,引起可逆性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头晕、复视、共济失调、偏瘫、视力及视野改变等临床症状。由于是可逆性功能障碍,患者经过一般治疗均可不同程度获得功能恢复,但易复发,病程亦较长,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用中西结合治疗VBI共71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信号及其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良、恶性肿块在二维声像图上,均有各自声像特征,在彩色多普勒检测中,83.3%(35/42)良性乳腺肿瘤内未探及血流,16.7%(7/42)在肿块周边测及少量血流,血流信号以Ⅰ级为主,血流阻力指数0.41~0.64。96.2%(25/26)恶性乳腺肿瘤肿块内可以探及血流信号,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血流阻力指数0.66~0.91。结论:将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综合性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8.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激动起源或传导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我科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60例均获得成功。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整体护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过程中 ,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贯穿于始终是手术成功 ,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现就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 ,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2 7~ 76岁 ,平均 58岁。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5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2 0例 ,三…  相似文献   
39.
黄艳  徐锋  梁博  刘思源 《中医学报》2020,35(9):1939-194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分析槲皮黄酮通过调控Hedgehog通路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按照每孔1×10~5个接种到96孔板中,分别记作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槲皮黄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孔。阳性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阿霉素使其终浓度为5μmol·L~(-1),槲皮黄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槲皮黄酮使其终质量浓度为20、10、5μg·L~(-1),培养48 h。通过四唑盐比色法分别在24 h和48 h检测A2780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验A2780细胞侵袭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2780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Sonic Hedgehog(Shh)、Ptched1(Ptch1)、Smoothened(Smo)、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hh、Ptch1、Smo、Gl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A2780细胞在药物干预24 h和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48 h均高于24 h(P0.05);两组间在24 h和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槲皮黄酮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槲皮黄酮中剂量组槲皮黄酮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槲皮黄酮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48 h后A2780细胞侵袭活性和迁移能力比较:每两组比较,阴性对照组槲皮黄酮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槲皮黄酮中剂量组槲皮黄酮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槲皮黄酮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48 h后Shh、Ptch1、Smo、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比较:每两组间比较,阴性对照组槲皮黄酮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槲皮黄酮中剂量组槲皮黄酮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槲皮黄酮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黄酮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的增殖、侵袭和迁移,高剂量槲皮黄酮效果优于阿霉素,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edgehog通路下调Shh、Ptch1、Smo、Gli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掌骨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骨愈合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愈合良好组(n=55)和愈合不良组(n=47).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手术固定类型、骨折原因、骨折分型、术后感染、骨折类型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骼生长因子(S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P、SGF和PDGF水平预测掌骨关节外骨折术后骨愈合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掌骨关节外骨折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愈合不良组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比率高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不良组BMP、SGF和PDGF水平低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P、SGF和PDG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8、0.644和0.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BMP< 7.415 pg/mL、SGF< 85.705 ng/mL和PDGF <5.235 ng/mL是骨关节外骨折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临床特征和BMP <7.415 pg/mL、SGF< 85.705 ng/mL、PDGF<5.235 ng/mL均可能引起骨关节外骨折患者术后骨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