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年龄在39~57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10 m l作SGB,每日1次左右交替,10~12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就诊时主诉和伴随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计145例(72.5%);好转:就诊时主诉和多数自觉症状消失,计53例(26.5%);无效:就诊时主诉和自觉症状无改变,计2例(1.0%)。结论SGB属于1种神经平衡疗法,可调整围绝经期自主神经平衡失调,使已紊乱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新的平衡,是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夜间高血压可引起较高病死率和死亡率。褪黑素夜间释放峰的钝化在nondipping型高血压病人中的作用已经被认识。因此我们研究褪黑素降低夜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能力。方法:38位(22男,平均年龄64±11岁)经24小时血压监测证实了的夜间高血压患者(平均夜间收缩压>125m m H g)被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于睡前2小时接受剂量为2m g的缓释褪黑素或安慰剂治疗,持续4周。整个过程中监测24小时血压。结果:褪黑素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夜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收缩压从136±9m m H g降至130±10mmHg(P=0.011),舒张压从72±11m m H g降至69±9mmHg(P=0.…  相似文献   
24.
25.
背景:急性深静脉血栓(DVT)的家庭治疗可以减少费用并且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关于可以影响这些患者临床结局的因素的相关信息仍然很少。  相似文献   
26.
背景:以前的研究支持氧自由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现在的药物治疗下,CHF病人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是否会增加,以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标记物水平是否与心衰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先天性脐膨出和腹裂患儿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对38例先天性脐膨出和腹裂患儿采取气管内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麻醉,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入,根据手术情况辅助吸入安氟醚。术后保留气管导管,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5h~3d。术后均禁食、胃肠减压5~12d,行静脉高营养治疗(TPN)6~10d。结果2003年以前的12例患儿应用呼吸囊辅助呼吸,4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003年以后的26例患儿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5h~3d。除2例术后放弃治疗外,21例成活,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先天性脐膨出、腹裂患儿病情危重,适宜的围术期管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8.
气管拔管时对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干扰,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增快,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且全麻术后病人面临疼痛及气管导管带来的不舒适感.本观察即为验证此方法能否减弱术后拔管的应激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而导致潜在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陈旭荣  曹凤英  胡文俭  钟洪波  李骥 《河北医药》2010,32(23):3409-3410
近年来MRI技术发展迅速,要想提高MRI的图像质量,除了对检查方法、造影剂的合理使用外,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获得满意检查效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究在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影像特征辅助分子分型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DCE-MRI影像学检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特征,联合乳腺癌分子分型建立预测乳腺癌生存的拟合模型,通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对肿瘤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评估DCE-MRI在预测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存上的价值。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像素强度的均值、背景强化的均值、肿瘤的毛刺征和双侧不对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模型AUC=0.634(95%CI:0.580~0.688),合并影像特征后,预测模型AUC=0.711(95%CI:0.672~0.749),远大于分子分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比较计算z检验值为3.042,P=0.003。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模型χ2=479.436,AIC=-621.269,P<0.001,联合模型的χ2=578.134,AIC=-1173.040,P=0.004。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