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126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0 毫秒
9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0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结果10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8.65%(590例)。吸入组中以艾蒿(14.31%)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海鱼组合(18.89%)阳性率最高。男患者过敏原检测食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患者(P<0.05)。汉族患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吸入组及食入组阳性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1)。吸入性过敏原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均以艾蒿最高,食入性过敏原中,均以海鱼组合最高。结论乌鲁木齐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以艾蒿、海鱼组合多见,男女患者间有差异,汉族、维吾尔族患者间阳性率虽有差异但主要过敏原相同,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4例入组慢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SET组8例,对照组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在头颈屈试验(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CCFT)下进行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测量,取均方根值,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他的评估方法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数据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VAS、NDI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试验前SET组与对照组之间CCFT的各阶段胸锁乳突肌标准化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22mm Hg时SET组RMS值为3.78±3.12,对照组为3.73±2.63;24mm Hg时SET组RMS值为6.77±6.02,对照组为12.31±7.74;26mm Hg时SET组RMS值为8.90±7.19,对照组为22.26±10.57;28mm Hg时SET组RMS值为13.67±10.18,对照组为24.59±10.39;30mm Hg时SET组RMS值为15.58±8.75,对照组为33.14±11.18,除22mm Hg外,各阶段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T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的治疗要明显优于姿势运动训练,SET可以使胸锁乳突肌在CCFT试验中的异常兴奋性减低,从而间接说明了颈深肌群被激活。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汉麻果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8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溶剂量分别为15、10、8倍,提取温度85℃,单次回流时间1.5 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切实可行,确保有效成分提取完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寻找老年胃癌患者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胃癌、行股骨及腰椎骨密度(BMD)检测的35例老年患者,并与同期住院、无胃癌等恶性肿瘤病史、行BMD检测的35例老年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胃癌患者股骨及腰椎骨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MD与患胃癌年限呈显著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可引起老年人骨量减少,提示在治疗胃癌的同时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参芪解毒汤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p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芪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沙坦组、低剂量参芪解毒汤组、中剂量参芪解毒汤组和高剂量参芪解毒汤组。腺嘌呤灌胃复制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检测造模后血浆肌酐(e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判断造模是否成功。治疗8周后,检测血浆Cr、BUN、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胆固醇(cholesterol,Ch01)和白蛋白(albuminous,ALB)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氯沙坦组和低、中、高剂量参芪解毒汤组Cr、BUN水平明显降低(Pd0.01);治疗后,各治疗组Cr、BUN和Chol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P〈0.05),ALB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病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蛋白印迹法检测提示各治疗组肾组织TGF—β1、Smad2和Smad3的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参芪解毒汤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肾脏纤维化作用,减缓CRF进程。  相似文献   
96.
任晓蕾  李婷婷  黄琳  张海英 《中国药房》2012,(34):3223-3226
目的:系统评价保肝药对抗结核药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比较结核患者预防性保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合计2310例患者。全部为中文文献,Jadad改良量表评分均为1~3分,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结核初治患者,预防性保肝治疗组的肝损伤人数少于常规抗结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报道保肝药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认为对结核初治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保肝药,可减少肝损伤的发生。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28例,将其分为A、B、C三组,各9例,每组围生其窒息新生儿各方面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将新生儿仰卧、B组将新生儿15度俯卧,头低脚高、C组将新生儿15度俯卧,头高脚低。通过记录和比较新生儿不同体位下呼吸、心率等方面的差异,来观察围生期新生儿在不同体位下得舒适度以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A、B、C三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通过采用不同以为,其呼吸、心肺、循环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各组新生儿采取不同卧位后是否安静、睡眠状况、进食情况、有无哭闹等方面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心率、呼吸频率和暂停、血氧饱和度、发绀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采用不同体位,能有效促进其呼吸、心肺、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茶籽壳的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茶籽壳的乙醇萃取物分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四个部位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茶籽壳的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0.25 mg ·ml-1对DPPH的清除能力达到95%;0.3 mg ·ml-1的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到95%:水部位提取物0.35 mg ·ml-1清除率也达到85%;石油醚部位提取物没有活性.结论:茶籽壳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9.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63岁。2000年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柏油样黑便,每次150~200g,3~4次/d。3月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见一红色黏膜,下端有出血,局部黏膜隆起,表面光滑。3月29日转入我院,4月5日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物切除术,病理报告:幽门管十二指肠交界处错构瘤性息肉,5.8cm×2.9cm×2.5cm。术后恢复良好,此后间断行胃镜检查。2005年1月复查胃镜示:胃窦区散在多处痘疹样糜烂,  相似文献   
100.
胃脂肪瘤(gastric lipoma)是胃良性肿瘤的一种,其发生率低,约占全部胃肠道脂肪瘤的5%,胃良性肿瘤的3%,胃良恶性肿瘤的1%。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胃肠道间质瘤或淋巴瘤鉴别诊断。本文对胃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其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