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发武  吴福全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28-1429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和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4组 ,I组 3 0例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Ⅱ组 3 0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Ⅲ组 3 0例单用苦参碱治疗。Ⅳ组 3 0例为对照组。疗程 12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结果 :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 (P <0 0 5 )及苦参碱治疗组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和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并上消化出血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0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肝动脉造影的方法明确诊断;经肝动脉栓塞术(TAE)闭合瘘管,同时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0例病人均成功行TAE,术后即时止敌国,造影复查肝动脉-门静脉瘘短路好转或消失,复查AFP下降,肿瘤染色浅。结论此方法安全可靠,能有效闭合瘘管,及时止血,联合栓塞化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33.
34.
李发武  张小红  吴福全  陈万宁 《新医学》2007,38(2):81-83,F000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金胺-酚染色法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276例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和140例腹泻儿童(腹泻组)及1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有否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先用PCR法检测隐孢子虫DNA,然后行内切酶分析确认;对隐孢子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度慢乙肝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3%(1/76)、3.3%(3/90)和10.9%(12/110),后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前两者,均为P<0.05.慢乙肝组的隐孢子虫感染率(5.8%,16/276)显著高于腹泻组(1.4%,2/140, P=0.039)和对照组(0.7%,1/140,P=0.013).慢乙肝组隐孢子虫阳性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动物接触史明显高于阴性者;而农村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亦明显高于城市患者,均为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健康体检者和腹泻患儿,说明慢乙肝患者对隐孢子虫的易感性增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5.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门脉高压症,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1994~1999年共收治该病24例,首诊均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6.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的变化及其在发病制中的作用。 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RV肠炎患儿及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利用透射比浊法进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质量浓度的测定。 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和C3质量浓度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RV肠炎中、重型患儿血清IgG、IgA、IgM和C3明显低于轻型患儿(P<001或<005)。IgG、IgA、IgM和C3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9,-0547,-0775,-0743,均P<001)。C4质量浓度与病情无相关性(rs=-0061,P>005)。 结论RV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RV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核壳蛋白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构建的野生型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L60V变异核壳蛋白(pEGFP-V60)和I97L变异核壳蛋白(pEGFP-L97)表达载体HepG2阳性细胞株复苏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核壳蛋白表达;TNF-α、Act-D诱导各种HepG2细胞株凋亡,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IKK-α、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与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pEGFP-WT组、pEGFP-V60组和pEGFP-L97组核壳蛋白表达基本相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pEGFP-C1细胞株相比,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偏低(P<0.01);4组细胞株IKK-α、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pEGFP-WT组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EGFP-V60和...  相似文献   
38.
人体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 ,主要在宿主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完成生活史。 190 7年由Tyzzer首次从实验小鼠胃粘膜中检出。自 1976年Meisel等〔1〕首次在美国报告了 2例人体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 diosis)以来 ,世界各地报道的病例数迅速增加。本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腹泻呈自限性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艾滋病 (AIDS)患者感染隐孢子虫时 ,常发生持续性腹泻 ,导致脱水、营养不良 ,甚至死亡。自 1981年第 1例AIDS患者在美国报道后 ,隐孢子虫即被确认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的重要机会性致病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