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21.
患者男性 ,4 2岁。黄疸进行性加重 2月余。B超示肝外梗阻 ,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实质性占位。CT示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扩张。术中见肝呈淤胆性改变 ,胆囊增大 ,体部瘤体向外生长 ,约 11cm× 3cm× 3cm大小 ,并与十二指肠和肝门部粘连固定 ,无法分离。胃大、小弯浆膜面可见多个转移灶。病理检查 巨检 :送检部分肝组织 ,3cm× 2 8cm×1 2cm大小。另送胆囊体部灰红不规则组织 2块 ,分别为1cm× 0 8cm× 0 5cm及 0 8cm× 0 6cm× 0 5cm大小。镜检 :为血吸虫病肝 ,汇管区有较多慢性虫卵结节。在胆囊的平滑肌及纤…  相似文献   
22.
李刚强  谭云山  侯君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2):143-145,149
目的探讨MAD2和p27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p27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6.7%VS39.6%VS22.9%),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D2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分化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为81.3%,大肠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D2和p27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MAD2可能是大肠癌预后的1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和Ki-67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各50例)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68% vs 20% vs 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67未见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6% vs 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和Ki-67表达异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CD14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4.
大肠癌组织MAD2和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中MAD2和p53表达概况,探寻其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p53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AD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MAD2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生存时间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53表达均为阴性,大肠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50%.结论:MAD2和p53表达异常是大肠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和肾胜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80例肾性高血压和40名正常人群中血管紧张素U2型受体基因作SNP分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A等位基因频率56.88%(91/160),对照组30.00%(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4,P〈0.001);A等位基因频率与肾性高血压无关联E42.50%(68/160)与30.00%(24/80),X^2=3.52,P〉0.05)。基因型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的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与肾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27.
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和MAD2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53、MAD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基因p53、MAD2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p53表达阴性,腺癌表达率为5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黏膜中MAD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腺癌中MAD2阳性率为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AD2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及MAD2基因异常在大肠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肝屏障损伤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建立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ACST组(B组)、ACST+小剂量乌司他丁组(C组)、ACST+大剂量乌司他丁组(D组)。检测各组肝功能和内毒素,血浆中TNF-α、IL-10、IL-6水平,汇管区肝屏障细胞的凋亡,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及核因子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胆管炎大鼠肝功能恶化,血内毒素及促炎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抗炎因子IL-10降低;汇管区肝屏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凋亡,肝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减少。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主要的促炎单位p65蛋白明显升高。而乌司他丁干预后重症胆管炎大鼠肝功能恶化好转,血内毒素及促炎因子TNF-α、IL-6明显下调,抗炎因子IL-10升高;汇管区肝屏障炎性细胞浸润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好转,肝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升高。p65蛋白表达下降,其效果随着乌司他丁剂量增加而改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肝屏障损伤,且与乌司他丁剂量呈正相关,乌司他丁对肝屏障的保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临床和病理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肺组织被瘤样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替代,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呈车辐状,其中可见散在性多核瘤巨细胞,所有病例组织EMA、CKpan、Desmin和S-100均表达阴性。肿瘤细胞Vimentin及CD68均表达阳性。结论诊断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需排除其他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