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尖锐湿疣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碳化物中HPV—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性传播疾病 (STD)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9年发病率为 6 7.6 4 / 10万人 ,其中尖锐湿疣(CA)跃居第二位 ,发病率为 16 .73/ 10万人 ,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治疗中首选物理疗法 (包括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微波等 ) ,同时配合全身治疗及局部用药。CA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复发 ,复发率达90 %以上[2 ] 。复发的原因之一可能为激光亚临床感染及治疗后残余的HPVDNA[3]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了解CA在CO2 激光治疗后能否完全破坏HPV DNA。1 资料与方法1.1 同等大小的 2 0个新鲜标本分别取自 2 0例CA…  相似文献   
92.
HPV疫苗研究新进展(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所10年来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病毒抗原成分尚未能确定,宿主免疫应答尚不完全明了,尚无可靠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国外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解决上述问题,虽然已有一些动物实验甚至I、Ⅱ期临床研究,但要能真正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且优于目前已有疗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维A酸抑制人类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受体机制。方法用MTT法和细胞周期分析法研究3种维A酸(9-cis—RA、at—RA和13-cis—RA)、TTNPB(RAR激动剂)和甲氧普烯酸(Ma,RXR激动剂)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Bax/Bcl.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TUNEL法及活性caspase-3检测,研究维A酸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维A酸和TTNPB对Tca811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其中TTNPB的抑制作用最强,而Ma无此作用。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维A酸和TTNPB均可增加G1/G0期细胞百分比,其中以TTNPB的作用最强,而Ma无此作用。维A酸和TTNPB均可上调Bax表达并下调Bcl-2表达,TUNEL检测显示.维A酸和TTNPB均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同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性caspase-3分析显示,除了Ma外,所有试剂均不同程度地上调caspase-3的表达,以TTNPB的作用最强(P〈0.05)。结论维A酸能够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广-RXR的活化与这些作用无关,而RAR的活化则与这些作用可能有关。此外,维A酸诱导Tca8113细胞凋广涉及到caspase-3途径。  相似文献   
94.
上皮钙粘素和β-连环蛋白在皮肤Bowen病、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素(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皮肤Bowen病(BD)、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皮肤、28例BD、18例SCC标本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根据染色强度、阳性细胞比率和胞质染色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皮肤相比,E-eadherin和β-eatenin在BD和SCC肿瘤细胞膜上的表达显著降低。而在SCC和BD肿瘤细胞的胞质或胞核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E—cadherin/catenin复合体的异常表达在BD和SCC中常见。  相似文献   
95.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0岁。躯干、四肢起红色水肿性丘疹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中层和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染色深,部分细胞核呈脑回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30(+)。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维甲酸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治疗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维甲酸诱导前后HB GFE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皮损中 ,全层几乎无HB EGF的表达 ,维甲酸诱导后 10天可见HB EGF不仅表达于基底层 (10 0 .0 % ) ,且以灶状表达于基底上层 (77.8% )。结论 维甲酸通过上调银屑病表皮中HB EGF的表达 ,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表皮中CD1a和CD207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寡核苷酸芯片对6例CA表皮和6例正常表皮中的CD1a和CD207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应用半定量RT-PCR验证CD1a和CD207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例CA表皮和6例正常表皮中的CD1a和CD207的蛋白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到CD1a和CD207的mRNA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半定量RT-PCR证实CD1a和CD207的mRNA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检测到CD1a和CD207蛋白在CA表皮中的显著下调表达.结论:CA表皮中CD1a和CD207的表达下调,提示CA表皮中LC可能出现了数目的减少及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中HB-EGF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HB-EGF表达于基底层(100.0%),基底上层仅有少量表达(12.5%);在癌旁组织中,HB-EGF不仅位于基底层(100.0%),且在基底上层也有表达(91.7%);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全层几乎无HB-EGF的表达(8.3%)。结论:HB-EGF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基底层中的HB-EGF对保持这表皮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复方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基质对照临床试验,共126例,其中试验组62例,对照组64例。局部用药,每日2次,共用4周。结果 客观指标为鳞屑、角化、皲裂,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別为100.0%和73.3%,主观指标为干燥、瘙痒、疼痛,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4%和63.3%。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不良事件仅对照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疗效高,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观察重症皮肤病稳定期应用得宝松(美国先灵保雅公司提供)和强的松的疗效,我们于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对3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分为两组,得宝松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0—60岁,平均42.86±15.52岁,病程30天—10年,平均4.53年。其中红皮病5例,天疱疮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4例。连续性肢端皮炎2例。强的松组15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