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皮损朗格汉斯细胞(LCs)的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3例CA患者的CA皮损及其正常皮肤的LCs进行CD1a染色,光镜下对CD1a+LCs进行计数并观察其形态和分布;使用电镜对其中6例患者的CA皮损及其正常皮肤的LCs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CD1a+LCs大多散在分布于表皮下部,突起明显减少、缩短或消失;半定量计数显示CA表皮LCs数目(26.31±18.84)较正常皮肤LCs数目(72.00±27.40)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CA表皮LCs的朗格汉斯颗粒数目(4.00±2.94)较正常皮肤朗格汉斯颗粒的数目(10.80±4.78)明显减少(P<0.001),并且大多LCs的超微结构形态异常,呈现变性改变。结论CA皮损LCs数目明显减少,且大多LCs呈现变性的形态学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提示CA皮损LCs的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2.
目的:评价复方乳酸软膏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每日局部用药2次,疗程4周:结果:共入选手足皲裂患者125例,包括试验组63例,对照组62例。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57.4%。两组有效率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6%。结论:复方乳酸软膏治疗手足皲裂症具有满意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3.
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临床、细胞结构及亚细胞结构的特征。方法 活检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观察及电镜观察。结果镜下可见活检皮损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并见多核巨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和组织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席纹状排列梭形细胞,多核巨细胞、梭形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组织细胞CD68、溶酶体标志物染色阳性,S-100蛋白染色阴性。冰冻组织切片苏丹黑染色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内脂滴。电镜下未发现Birbeck颗粒和Caputo小体。结论本病应与多发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疹性组织细胞瘤、播散性黄瘤病鉴别,该病例可以确立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诊断。  相似文献   
184.
Pasini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crmolysis bullosa pasini type)又名白色丘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albopapuloid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us),是显性贵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dystrophica dominant,DDEB)的一种亚型,常为家族成员共同发病。笔者报告1例单发患者。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型转谷酰胺酶在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皮损内的分布,以期对本病角朊细胞的异常增殖有进一步的了解。方法 取银屑病患者遮盖部位皮损与正常人同部位皮肤作冰冻切片,以鼠抗人型转谷酰胺酶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为二抗,AEC为反应底物。结果 正常人阳性区仅见于表皮角朊细胞颗粒层细胞间。银屑病皮损分布于除基底层外的表皮全层,着色程度以颗粒层最强,向棘层扩散但强度渐弱。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型转谷酰胺酶在银屑病皮损中过早、过度表达。维A酸对该酶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