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6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医药卫生   530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1.318 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1.318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 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照射猪躯干两侧皮肤。损伤阈值实验时以肉眼可见红斑反应为判定标准,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所用激光剂量均高于损伤阈值,于照后即刻至49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1.318μm激光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为9.2J/cm^2。随着激光剂量的提高,皮肤损伤反应依次表现为暂时性红斑反应、持续性红斑反应、白色凝固斑、淡褐色(炭化)凝固斑。损伤修复所需的时间依次为数分钟、数天、十余天、数十天。结论 1.318μm激光可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ED50为9.2J/cm^2。激光剂量越高,皮肤损伤越重,修复所需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42.
耳穴贴压加膈神经按摩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配合膈神经按摩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膈神经按摩方法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 两组呃逆缓解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耳穴贴压配合膈神经按摩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效果好,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3.
3.7人-机工程为了提高卫生装备的研制水平,在装备论证、研制和生产中必须考虑人-机工程问题,搞好人-机工程设计,才能使装备、工作环境与人的心理、生理、体力、反映判断能力获得最佳匹配,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卫生装备的功能和效率。3.7.1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亦称为人-机-环工程、人的因素工程、功效学等,目前对它的概念的理解不够统一。国家军用标准GJB3130《军队卫生装备基本术语》对卫生装备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下了这样的定义: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研究卫生装备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各要素本…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我国医用机动车辆装备的技术特征、市场发展的前景,综述了军内外医用车辆研制的现状及标准与标准化发展概况.并对我国医用机动车辆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当前医用机动车辆装备标准少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及标准化组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电脑收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杜绝因收费产生的各种问题,减少纠纷,避免矛盾。  相似文献   
46.
我院自1989年至1996年收治20例伴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大面积脑梗死,其中10例行手术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 10例脑梗死患者,男女各5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30~45天。脑梗死位于左大脑半球4例,右大脑半球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对照组10例脑梗死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54岁。脑梗死位  相似文献   
47.
通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急性肝损伤,测定损伤后24h、48h血清AT-Ⅲ水平的变化,并与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相比较。结果表明,大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24h 后AT-Ⅲ水平即开始下降,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则AT-Ⅲ水平越低,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上优于转氨酶的测定,比前白蛋白敏感。  相似文献   
48.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9.
侯明  张小燕  张宁  赖应龙  刘勇   《四川医学》2023,44(8):898-90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心前区剧痛1+ d”于2022年1月15日入院。心前区疼痛为持续性,呈压榨样,伴全身冷汗,余无特殊,遂急诊于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静脉血栓形成病史。入院查体:T 36.5°,P 84次/min, R 20次/min, BP 149/102 mmHg, 心前区无隆起,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提示:P波增宽,VI呈QS型,V1~V4 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50.
基于MSP430F149的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红光和红外光透过手指动脉血管后的相对最大光强和光强的最大变化量之比来计算血氧饱和度的一般原理推导出实用的计算方法,并结合MSP430F149微处理器低功耗优势,以及丰富的外围资源研制设计的可控增益放大器等,有效地克服了由于个人生理差异而引起的测量信号基线漂移,满足了仪器便携化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