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FOXO1A及FLAS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8例胃癌切除标本中 FOXO1A及FLASH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两种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FOXO1A及FLAS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3%(50/68)和77.94%(53/68)。FLASH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块的位置、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均无关,只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FOXO1A的表达除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之外,还与患者性别相关。配对卡方分析显示FLASH 和 FOXO1A之间并无显著关联。在癌旁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主要在上皮内肿瘤病变区,在正常黏膜中不表达或呈极弱表达。结论FOXO1A、FLASH在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属高频发事件,它们可能在胃癌的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两基因表达在统计学上并未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PAR-γ对大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带有癌旁正常黏膜的大肠癌组织中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01)。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PPAR-γ的表达程度与PCNA显著相关(P〈0.001)。结论:PPAR-γ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PAR-γ可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癌质肥大细胞(MC)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俾士麦棕法对67例伴有淋巴结癌转移的老年人胃癌癌周MC进行计数。结果 1-6ILN病例癌周MC密度≥7ILN病例(P〈0.01)。7-15ILN病例癌周MC密度〉15ILN病例(P〈0.01)。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周MC密度与被累及淋巴结的数目相关,是反映老年人胃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Caveolin-1、cyclin D1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1例肾细胞癌中Caveolin-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病理学分期、病理核分级、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aveolin-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1.5%,与肿瘤病理学分期、核分级及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cyclin D1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6.3%(高表达),肿瘤周围正常肾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cyclin D1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体积小者cyclin D1高表达(P<0.05).Caveolin-1和cyclin D1两者之间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Caveolin-1和cyclin D1过表达可能在肾细胞癌的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乳腺癌MVD、MCD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 (MVD)与肥大细胞密度 (MCD)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 用俾士麦棕法显示 15 0例乳腺癌肥大细胞 (MC) ,单克隆抗体 CD34标记血管内皮。结果  (1) 15 0例乳腺癌 MVD与 MCD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y=4.791 0 .838x,r=0 .5 5 7;(2 ) MVD(≤ 2 1)低计组病例的 MVD与 MCD(>2 1)高计组病例MVD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3) 5 9例乳腺癌中 ,MCD MVD≤ 44的病例与 MCD MVD>44的病例比较 ,前者 5年生存率较高 ,后者 5年生存率较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CD、MVD可能影响乳腺癌的发展与转归 ,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6.
我们用PAP法研究了29例胆囊癌癌细胞和3例胆囊胆固醇息肉的腺上皮细胞的HCG,结果前者中2例阳性,均为低分化癌,而高分化、中分化胆囊癌以及胆固醇息肉病例全部阴性,说明胆囊癌癌细胞可产生HCG,同时说明HCG阳性是恶性度高、预后差的指标.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此癌产生HCG的机理.  相似文献   
27.
房内传导阻滞并房性逸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6岁。发现高血压 1 0余年 ,反复胸闷、心悸 2~ 3年。体检血压 1 80 /1 1 0mmHg( 1mmHg=0 .1 33kPa)。心脏X线及超声检查未见心房肥大。临床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规则 ,P P周期恒为 0 .76s。P波宽0 .1 0s,多有切迹 ,双峰峰距 >0 .0 4s。P R间期 0 .1 6s,QRS波群呈室上性型。P6 在窦律周期规则的情况下突变为尖顶单峰形态 ,其后P7又转为双峰 ,为间歇性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P波的规律反复被提前发生的房性心动 (P′)打乱 ,P P′均为 0 .5 6s。P′后经 0 .84~ 0 .86s出现与P′波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根治标本184例,分为两组:血吸虫病相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schistosomiasia,CRCS)组102例,单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82例.以CRC组为对照,分析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40例老年人结直肠癌预后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4例老年人结直肠癌中55.4%(102/184)合并血吸虫病.与CRC组比较,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与血吸虫病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16.53、10.81、10.46、6.71、3.90、5.73,均P<0.05).生存分析发现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不明显(x2=0.14,P>0.05).结论 合并血吸虫病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但对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45岁以上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C-MET和PP60C-SR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27例45岁以上老年前期及老年期PTC组织、31例45岁以下人群PTC组织和2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C-MET和PP60SRC蛋白表达。结果 C-MET在PTC中表达阳性率:老年前期及老年组为96.3%,45岁以下组为74.2%,甲状腺良性病变组为33.3%,各组差异显著(均P<0.05)。PP60C-SRC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老年前期及老年组为66.7%,45岁以下组为64.5%,甲状腺良性病变组为18.5%,PTC组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显著(P<0.05),但不同年龄组PTC中PP60C-SR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MET和PP60C-SRC在PTC存在高表达,且C-MET随年龄的增加有表达上调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P波减低并房性早搏二联律张友元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430062)患者,男性,5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P波普遍低平或平坦(部分导联未示出),但仍可看出PⅠ向上,PavR浅倒,胸导联P波直立,振幅均低于05mm。P波后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