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廖国庆 《当代医学》2011,17(21):29-30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状况,以此为细胞毒性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3812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处方,并对其中139张细胞毒性药物配伍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对139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有71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溶剂应用不合理,约占51.08%;有29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配伍不合理,约占20.86%;有8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浓度及应用时间不恰当,约占5.76%;有3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处理不恰当,约占2.16%;有28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抗肿瘤药物复配液稳定性因素作用,约占20.14%;139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处方配伍应用原因主要为溶剂应用不合理,其次是配伍不合理及抗肿瘤药物复配液稳定性因素作用。结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对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要予以及时有效的临床用药干预,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细胞毒性药物毒副作用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尽可能地减少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现象,确保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病因,观察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胃区门静脉高压、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等其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多由胰源性因素引起。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使用单根Forleys导尿管行肠系膜固定小肠排列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85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单根Forleys导尿管对小肠系膜穿管固定,行小肠外固定肠排列术治疗,总结和评价其技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8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因心脏疾病死亡1例,发生肠瘘1例;术后行钡餐检查17例,见钡剂在小肠通过顺畅有序;68例获随访,再梗阻1例,偶有轻微腹痛8例。结论使用单根Forleys导尿管行肠系膜固定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9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保守治疗组30例,内镜治疗组30例,手术治疗组30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评价早期内镜干预治疗的疗效。
结果:内镜治疗组30例患者均治愈,保守治疗组治愈25例(83.3%),手术治疗组治愈28例(93.3%),内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非内镜治疗的两组(P<0.05)
结论:早期内镜干预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以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作为已发表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出版平台作为已发表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检索时间:2013年4月20日。收集1994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公开发表的比较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队列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5项,其中实施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的患者分别为416例和465例。与侧方入路相比,中间入路腹腔镜手术的中转开腹率(OR=0.42,95%CI:0.25~0.72,P=0.001)、手术时间(WMD=-51.56,95%CI:-72.72~-30.41,P<0.01)均明显减少;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仅有1篇文献报道未作合并分析;中间入路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也明显较少(WMD=-1.17,95%CI:-1.89~-0.45,P=0.001)。两种手术入路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0.15~2.18,P=0.4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8,95%CI:0.52~1.17,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中转开腹率低的优势,而且其与侧方入路的手术安全性相当。但中间入路是否具有出血量少和住院费用低的优点,以及与侧方入路相似的肿瘤学安全性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the value of HIF-1α,and ET-1 in judging the pro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and ET-1 protein was examined in 76 GIST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 -P methods. Result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HIF-1 α and ET-1 ( P < 0.05 ).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HIF-1 α and ET-1 was 73.68% (50/76) ,and 65.79% (50/76) respectively,which was related with histologicial grade, tumor diameter,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nuclear division rating of GISTs ( P < 0.05 ), but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patients' age, gender,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tumor ( P > 0.05 ).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HIF-1 α and ET-1 in the following groups:among the three classes of very low-risk and low-risk, middle-risk, high-risk, bewteen the diameter < 2 cm and > 5 cm (P < 0.05). The more malignant degree and larger diameter, the more highly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 P < 0.05 ).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in the groups with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and nuclear division ≥5/50 H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roups without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and nuclear division < 5/50 H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T-1. HIF-1α,and ET-1 expression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GISTs,and can serve as important predictors for survival.  相似文献   
77.
作者对手术切作的癌合并肝转移病人23例和无肝转移的大肠癌病人30例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和病理特征分析观察,结果表明:(1)大肠癌组织内PCNA阳性细胞均有表达。但其表达程度或数量在两组间有明显差异,在肝转移组中主要以阳性表达为主占65.21%,而对照组强阳性表达占20%。原发癌灶与转移癌灶PCNA阳性细胞表达程度基本一致,两者无明显差别;(2)大肠癌镜下侵犯肠壁深度在肝转移组多浸润至深肌  相似文献   
78.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ST)的临床特点,对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39例GST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男21例,女18例。发生部位分布为:胃15例(38.5%),小肠17例(43.6%),十二指肠4例(10.3%),结肠3例(7.7%)。39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31例(79.5%),不确定型5例(12.8%),恶性3例(7.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胃肠出血,其中10%的患者需紧急手术治疗。随访时间平均3年,随访期间6例患者死亡,3例死于与肿块无关的心脑疾患,7例复发,其中5例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经再次或多次手术,配合化疗,4例存活或带瘤存活0.5~8年。结果表明:对此类肿瘤,手术宜扩大切除,术后密切随访。对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病人,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应持积极态度,经多次姑息切除,并辅以化疗,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小切口胆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6例ACST患者行小切口胆管引流术,在右上腹肋缘下4~6 cm切口开腹,切开胆总管经胆道镜探查及取石,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结果 小切口行胆管引流成功327例(87.0%),49例(13.0%)因操作困难延长切口8~10 cm.术后34例(9.0%)并发肺部感染,发生残余结石57例(15.2%),胆漏11例(2.9%),死亡2例(0.5%).结论 ACST采用小切口行胆管引流,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68例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例18例,发生率为3.8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饮酒史、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前白蛋白下降等因素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明显相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清前白蛋白下降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较为常见,男性饮酒患者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高龄、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清前白蛋白下降等因素可作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