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临床就诊时多已属于中晚期 ,目前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8月选择临床Ⅲ期食管癌 37例 ,进行新辅助化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8月临床Ⅲ期、病变长度超过 6cm、估计切除困难的食管癌 37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8例 ,男女之比为 3 6∶1,胸上段 2例 ,胸中段 2 0例 ,胸下段 15例 ,治疗前经病理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常规准备 ,化疗选择顺氯氨铂 30~ 5 0mg m2 ,静滴d1~ 2 ,西艾克 3~ 4mg或长春新碱 1mg ,静注d1.8,5 …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7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经常规的乳腺癌综合治疗,随访5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局部复发40例(55.6%),远处转移30例(41.7%),死亡15例(20.8%);对照组中局部复发18例(22.5%),远处转移8例(10.0%),死亡7例(8.8%);观察组5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的预后不如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B)的X线和超声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TB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及病理特点.23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其中有3例术前行核芯针穿刺活检.结果 23例PTB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13例;X线表现为直径1.70~13.5 cm单侧孤立肿块,呈类圆形5例,有分叶18例;高密度16例;边界清晰14例,7例伴有“晕征”;2例伴有周围腺体结构扭曲,3例可见“彗尾征”,4例伴有少量粗大钙化,5例伴有血管增粗;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团块,21例回声不均,5例有囊变坏死;6例后方回声增强;17例包膜完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13例血流信号丰富.本组均未见腋下淋巴转移.3例术前行核芯针穿刺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交界性1例,恶性2例.结论 PTB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但缺乏特异性征象,多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对可能为PTB的病例行核芯针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作为术前辅助诊断相对肯定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肿瘤分级.  相似文献   
54.
以肿瘤和乳头为中心、以安全边界或 3 0cm为半径分别画圆 ,沿两圆边作两个“S”状纵切口线 ,上、下两端相交并位于锁骨及肋弓中 1/3段 ,术后形成典型的“S”形缝合切口。结果治疗乳腺癌 68例 ,全部Ⅰ期缝合 ,无患肢水肿及功能受限 ;2例出现皮瓣束状区域坏死 ,1例皮下积血 ;均在术后 3~ 4d开始辅助治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通过改变切口走向可以更多的节省皮肤 ,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并为提高治愈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5.
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陈楠  宋张骏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28-1430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SCL-90)评定经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及心身健康的状况,共35例;并与40例经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保乳手术组术后SCL-90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EPQ评分中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P与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PESC)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3例PESC患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PESC患手术切除率和2年生存率均为15.4%。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分期和转移,13例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PESC恶性程度高,淋巴及血行转移是,预后差。PESC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对早期患及时行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对分期较晚的患则应直接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出50名(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分别测定手术前后凝血系列(FIB,TT,PT,APTT,ALT).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FIB明显高于术前 (P<0.05),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PLT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因而术后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及时预防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c-Met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活力及对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阿霉素耐药的MDA-MB-231/ADR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细胞系中c-Met mRNA及蛋白的表达。脂质体转染c-Met-siRNA及表达质粒或AKT-si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率;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及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对阿霉素耐药的MDA-MB-231/ADR细胞中cMet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的MDA-MB-231细胞,转染高表达c-Met的质粒可增加MDA-MB-231细胞的活力并降低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利用siRNA抑制耐药细胞株中c-Met的表达后,可以逆转MDA-MB-231/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此外,c-Met可以磷酸化激活细胞中的AKT,并通过该信号分子增加MDA-MB-231细胞活力并诱导耐药。结论:c-Met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靶点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对于乳腺癌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乳腺中心收治的单侧乳腺癌合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74例,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腋窝淋巴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为良性淋巴结,观察组36例为转移性淋巴结,对2组腋窝淋巴结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并比较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淋巴结的长短径比值(L/S)2、内部回声不均匀和宽阔型皮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 05); 2组血流分布、增强模式差异显著(P 0. 05); 2组的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造影强化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 0. 05);超声造影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 0. 05)。结论超声造影无创、安全性高,能够弥补常规超声在诊断中的不足,且在诊断乳腺癌腋窝良恶性淋巴结中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过表达CNTN1对乳腺癌Hs578T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为乳腺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脂质体法介导pEGFP-N1-CNTN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乳腺癌Hs578T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CNTN1的Hs578T细胞(Hs578T-CNTN1细胞);接种Hs578T-CNTN1细胞制备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CNTN1过表达对Hs578T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转染pEGFP-N1-CNTN1组Hs578T细胞中CNTN1蛋白表达量高于pEGFP-N1组及未转染组.Hs578T-CNTN1、Hs578T-N1和Hs578T细胞接种裸鼠的第20天,Hs578T-CNTN1组移植瘤质量较Hs578T组和Hs578T-N1组移植瘤质量显著增加[(4.62 ±0.22)g,(2.56 ±0.76)g和(2.10±0.78)g,分别P<0.01和P<0.05].结论:CNTN1过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Hs578T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