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高血压是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疾病 ,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 ,运动试验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特征对高血压发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共入选受试者 178例 ,年龄 32~ 76岁 ,平均 (5 0 .3± 10 .7)岁。所有受试者均无高血压病史 ,试验前连续 3天静息坐位袖带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依 WHO/ ISH1993年诊断标准 )〔1〕。均除外心、脑、肾等疾病。1.2 实验方法 按标准的踏车运动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前取运动实验体位测量血压 ,及常规心电图。运…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10年队列研究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高血压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于2008年选取≥40岁的无高血压体重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950名为研究对象,采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数据,共随访10年。按照血尿酸基线水平四分位分为4组(Q1~Q4),高于正常参考范围者为Q5组。比较各组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Logistics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对新发高血压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尿酸浓度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为21.69%,且发病率随着基线血尿酸的升高而增加。Q1~Q5五组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5.78%,18.39%,22.61%,24.46%,27.70%。调整性别、年龄、BMI,W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3、Q4、Q5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59、3.650和4.041)。Q2组无统计学差异(OR=1.653)。ROC曲线分析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无诊断价值。结论正常体重的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增高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3.
急性脑梗塞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等疗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1〕。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发病3...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格列齐特组、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AUCi)、C肽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AUC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12W治疗后,胰岛素组的胰岛素AUC0-30min、C肽AUC0-30min、Homa-β水平均高于3个口服降糖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胰岛素组的Homa—IR低于格列齐特组(P〈0.05),而与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比常规的口服降糖药可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5.
临床上心包积液病人常因不能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等检查而误诊为其他疾病 ,且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则更加困难。本文收集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收治的 8例误诊的心包积液病例 ,以探讨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3 0~ 70岁 ,平均 3 8岁。有冠心病病史和肺结核病史各 1例。1 2 临床表现 胸痛 2例 ,胸闷、气喘 8例 ,乏力 6例 ,咳嗽、咳痰及发热各 4例 ,双下肢水肿 3例。1 3 辅助检查 X线胸片示 2例心影中度增大 ,5例心影普遍增大 ,3例伴有左侧胸腔积液 ,1例伴有双侧胸腔积液 ,3例肺纹…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冻干粉针联合用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血栓通冻干粉针450 mg每日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例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为80%和77.7%,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4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2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7.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各10只,对照组(NC组)基础饮食饲养,高饱和脂肪酸组(HSF组)高饱和脂肪酸饲养,高糖组(HS组)高糖饲养。喂养24周后,观察三组体重(BW),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脂酰Co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变化。结果 HSF组、HS组BW、TG、TC、FFA及肝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脂酰CoA氧化酶活性较NC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提示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高糖饮食可导致大鼠脂质代谢紊乱,肝脏中的CAT、脂酰Co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68.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动物模型,舒血宁腹腔注射进行干预, 以罗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干预前后分别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葡萄糖输注率 (GIR),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 、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结果 高脂喂养成功复制了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第4周即出现GI R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GIR降低更加明显;TC 、 TG、FFA、FBG、FINS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银杏叶提取物干预使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罗格列酮干预作用相近.结论 [ HT6 SS〗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高脂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血脂及游离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老年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效果。方法21~23月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HF)、高脂+罗格列酮干预组,并设4~5月龄Wistar大鼠20只作为青年对照组。清醒状态下,应用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葡萄糖输注率评价胰岛素抵抗,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骨骼肌组织FAT/CD36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喂养4周后,老年对照组与青年组比较及老年高脂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血清、骨骼肌三酰甘油均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下降,出现了胰岛素抵抗;(2)继续喂养4周后,高脂+罗格列酮干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血清、骨骼肌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葡萄糖输注率升高,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3)与青年组比较,老年对照组骨骼肌组织中的FAT/CD36表达升高(P〈0.01),经高脂饮食喂养后FAT/CD36表达明显升高,罗格列酮干预治疗明显降低FAT/CD36表达(P〈0.01)。结论老龄和高脂饮食均可诱导大鼠IR并伴有骨骼肌组织FAT/CD36的表达增加,罗格列酮降低FAT/CD36的表达,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年龄对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血管病及其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疾患的健康志愿者75例,按不同年龄分3组。应用美国产Oxford-6000型动态心电监测仪进行24h心电监测,并用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观察其HF、LF、VLF等频域指标并计算LF/HF比值。结果 3组HRV频域指标均呈近日节律分布;且LF、HF24h平均水平、昼夜振荡幅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Ⅱ组显著高于Ⅲ组。结论 HRV指标呈现近日节律分布,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生理活动调节作用随增龄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