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导致视力损伤的疾病,是人类首要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危险因素。临床上常用降眼压类与保护视神经类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理想。中药单体兼有中药与化药双重优势,我国传统中药与中药单体在青光眼治疗,特别是视神经保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供研发的空间很大。本文综述了代表性组方与单味中药,尤其是代表性中药单体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以期为青光眼临床治疗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运动预处理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每组12只。3组大鼠给予适应性跑步训练3 d后,运动预处理组给予正式跑步训练,速度15 m/min,每天1次,每次30 min,持续14 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不给予其它处理。正式跑步训练结束后,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大鼠采用Zea-Longa栓线法加以改良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暴露右侧颈动脉。造模麻醉清醒后,采用Zea-Long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24 h后,3组大鼠均采用Zea-Longa评分和改良的神经严重程度评分(mN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相对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缺血侧大脑皮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大脑皮质CD3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造模麻醉清醒后,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大鼠Zea-Longa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高(P<0.01),且模型组与运动预处理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造模24 h后,模型组Zea-Longa评分、mNSS评分、脑相对梗死面积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Zea-Longa评分(P<0.05)、mNSS评分(P<0.01)、脑相对梗死面积(P<0.05)均明显降低;③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出现组织疏松、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胞核溶解、呈空泡状等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病理学改变减轻;④免疫组化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中CD31(P<0.05)、HIF-1α(P<0.01)和VEGF(P<0.05)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CD31(P<0.01)、HIF-1α(P<0.01)和VEGF(P<0.05)进一步升高。 结论 运动预处理可有效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运动预处理激活了HIF-1α或VEGF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多线治疗失败后进行阿帕替尼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阿帕替尼单药化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结果 29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由于血小板降低而停止用药,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27例.2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1.0~6.1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PFS为3.10个月,阿帕替尼单药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为3.4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12例,ORR为11.11%,DCR为5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化疗方案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化疗后患者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2例(6.90%),高血压2例(6.90%),低血小板血症1例(3.45%).结论 阿帕替尼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沈知行  孙晓莹 《新中医》2022,54(24):77-8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 例。2 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 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2 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 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24 h 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 组SCr、 CCr、BU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Cr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SCr、 BUN 水平均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 组24 h 尿 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24 h 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 研究组24 h 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 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 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3 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低切黏度水平虽均较治疗前降 低,但仅研究组的低切黏度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厄贝沙坦分散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一步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疾病负担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患者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疾病患病状态,以心电图检查为依据判断心房颤动事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微血管疾病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 微血管疾病负担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常见,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更高,糖尿病病程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蛋白/肌酐、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疾病负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疾病负担、LDL-C、eGFR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血管疾病的存在及其负担与心房颤动事件高风险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