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各年龄段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09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6%,0~岁组、6~岁组、10~岁组、16~岁组、25~岁组和60岁以上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4%、33.33%、46.67%、30.00%、6.67%和5.00%。6~24岁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5.00%,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0.43%。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肠道传染病4种、8 614例,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210.29/10万、202.30/10万、148.04/10万、83.01/10万、99.4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48.36/10万。合计死亡4例,平均病死率为0.05%。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病毒性肝炎为17.17,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为4.67,伤寒和副伤寒为1.1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125.40;0~4岁为1 618.25,≥60岁为149.25,其他各年龄组均≤118.96;男性为154.07,女性为142.56;地处城中村的矿泉街道、登峰街道分别为501.99、250.86,其他街道为67.67~228.62。8 614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34.54%;10~12月发病的占42.66%。[结论]越秀区肠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0~4岁儿童为高发人群,10~12月为高发季节,城中村为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越秀区2011-2015年学校各类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处理情况,为应对学校聚集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聚集性疫情率、比、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多样本率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不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结果 共报告聚集性疫情538起,病例数2 910例,种类有手足口病、流感样病例、水痘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感样病例疫情和水痘疫情在幼儿园罹患率最高,流感样病例为2.41%,水痘为1.36% (P=0.003;P=0.000).夏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高发场所在托幼机构,其中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由EV71病毒引起占采样起数的61.54%,3-6月是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水痘发病的高峰集中在4-6月及12月一次年1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峰于9-12月及次年1月、3月.手足口病和水痘疫情,首发病例至报告处理的时间间隔(天)和首发病例至末例病例出现时间间隔(天)呈正相关(r=0.969,P=0.000;r=0.869,P=0.000).结论 幼儿园是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学校聚集性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水痘、流感、EV71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率来提升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服务行业外来人员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服务行业外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行业体检人群中的外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正确率48.2%,其中一般知识正确率47.5%,传播途径60.7%,非传播途径34.9%。不同年龄组在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知识得分与文化程度和在广州的居住时问成正相关。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因不同的社会关系厌恶、同情和宽容程度不同,但害怕程度相同。[结论]应加强对外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应选择该人群喜闻乐见又容易得到接触的宣传途径,还应该加强人文关怀教育,营造宽容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该病例在非洲乘坐埃塞俄比亚至广州的ET606航班时发病,血液标本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3实验室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未出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越秀区居民的乙肝防治知识和态度情况,为乙肝防治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 992名越秀区户籍或在本区居住6 m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乙肝的传播途径较为熟悉,但不了解非传播途径;年轻和学历高的居民对乙肝认识较好;获知途径主要是电视和报刊书籍,网络将是重要途径。结论要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考虑宣传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适应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乙肝患者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越秀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结果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331例,2008年发病率为3.96/万,2009年发病率为7.50/万,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χ2=125.7,P<0.001)。男女比为1.61:1,2~4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期间易在托幼机构中引起暴发。2008年及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例和120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12.71%和13.78%,其中2008年EV71占优势,2009年则是CoxA16占优势。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时间差异,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