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5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01.
目的 探讨CURB-65评分联合血镁预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26例T2DM合并CAP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86例和死亡组40例.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入院...  相似文献   
502.
目的调查并分析单纯心力衰竭与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口渴困扰和容量管理行为的差异, 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思路。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3—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490例心力衰竭患者, 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心力衰竭组和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组, 对两组患者进行口渴困扰量表(TDS)和容量管理行为量表调查, 比较两组口渴困扰和容量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单纯心力衰竭组257例,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组233例。单纯心力衰竭组和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组的TDS总分分别为(25.72±2.86)和(30.79±3.11)分,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组的TDS各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 其中两组在条目1、5、7、8及TDS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心力衰竭组和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组的容量管理行为总分分别为(13.69±1.95)和(11.73±1.88)分,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饮食管理得分和容量管理行为总分低于单纯心力衰竭组, 并发症监测得分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比较,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口...  相似文献   
503.
原发性胆囊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91~1996年期间本院经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此症49例.结果原发性胆囊癌分肿块型、厚壁型及腔内型三种类型,影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90.9%及55.6%.结论早期胆囊癌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腔内病变以超声和MRI显示较好;肝脏和周围的侵犯以CT、MRI显示明确;血管周围、腹膜后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以MRI更为敏感;血管造影能很好地显示肿瘤本身,对周围脏器的侵犯则有一定的诊断局限性.  相似文献   
504.
吴晓  卞颖飞 《临床医学》2005,25(3):10-11
目的 探讨Caroli病的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6 例 Caroli病的 CT、MR资料。6例中2例行CT及MR检查,2例行MR检查,2 例行 CT检查,其中 2 例加做 MRCP。结果 4 例Ⅱ型的见肝内弥漫性小囊性灶,近肝门胆管不扩张。Ⅰ型2例,1例表现为近肝门胆管扩张,1 例为肝内胆管扩张伴胆总管扩张。CT、MR表现为肝内多发性囊性灶与胆管相连,4例见“蝌蚪征”。1例见“中心点征”。2例MRCP见肝内胆管树远端小圆形囊状扩张。结论 CT、MR对Caroli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MRCP较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505.
患者女 ,42岁 ,因"摔伤伴全身无力、头昏、耳鸣3 d"于2018年6月20日门诊就诊 ,患者家属代述3 d前在家中不慎摔倒 ,头部有撞击伤,既往有"甲减"病史30年余 ,一直口服"优甲乐"治疗 ,有"贫血"病史十年余",月经正常.门诊行颅脑CT 示未见明显异常 ,故门诊拟"贫血"收入血液科住院.入院查体:T 36 ...  相似文献   
506.
目的 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对成人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程度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潜在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2年6月入江苏省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B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以此计算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依据AHI值将患者分为轻度OSAS(AHI<15)、中度OSAS(1530)。此外,测量患者BA相关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以及周边弹性阻力(X5)。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程度OSAS患者BA相关指标差异,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AHI与BA指标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AHI<15组为1例(1.11%),15相似文献   
507.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早期肺癌患者肺康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方法 将12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肺康复健康教育。 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肺康复训练依从性、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org气促与劳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早期肺癌患者肺康复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提高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08.
目的探讨术中球海绵体肌反射(BCR)监测对脊髓圆锥或马尾肿瘤手术患者肠道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收治的88例术中行BCR监测的脊髓圆锥或马尾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术中双侧BCR波幅的下降率, 选取BCR波幅下降率较明显一侧(以波幅变化率来表示)作为术中监测的评估指标。根据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量表评分(NBDS), 分为肠道功能良好组(NBDS≤6分)和肠道功能不良组(NBDS>6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1、6个月肠道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以确定BCR的临界值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88例患者中, 84例(95.5%)患者术中引出有效的BCR波形, BCR波幅变化率[M(Q1, Q3)]为16.7%(3.7%, 51.7%)。84例中, 58例(69.0%)肿瘤全切除, 26例(31.0%)未全切除;术后1、6个月的肠道功能良好率分别为84.5%(71例)和86.9%(7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仅肿瘤...  相似文献   
509.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结果,以探讨5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22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11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19例、健康体检者6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癌组、良性肺病组、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YFRA21-1、NSE、PRO-GRP和SCC浓度,比较肺癌组与良性肺病组、健康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CEA、CYFRA21-1、NSE血清水平中位数分别为4.00 ng/ml、3.00 ng/ml、15.4 ng/ml,高于良性肺病组的2.80 ng/ml、1.60 ng/ml、12.90 ng/ml及健康对照组的2.0 ng/L、1.5 ng/L、12.1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CYFRA21-1及联合检测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AUC分别为0.704、0.782、0.81...  相似文献   
510.
目的探讨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D波监测和电位翻转技术对行髓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髓内肿瘤切除术的76例患者(术前McCormick评级为Ⅰ~Ⅱ级)的临床资料。其中, 38例患者术中进行MEP和SEP监测(常规监测组), 38例采用MEP、SEP联合D波及电位翻转技术监测(联合监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期的McCormick评级、术后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长、肿瘤切除程度、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指标, 从而评价不同监测模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肿瘤累及脊髓节段、首发症状、术前McCormick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联合监测组的McCormick评级优于常规监测组(χ2=5.68, P=0.017), 而两组术后2周McCormick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 P=0.642)。两组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长、肿瘤全切除与次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