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慢性肾脏病5期(CKD5)患者与健康人体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 方法 研究入组健康对照组69例、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CKD5-NHD)组24例、慢性肾脏病5期透析(CKD5-HD)组29例。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CDK5组(CKD5-NHD组和CKD5-HD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以LDA>2.0表示两组间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测序结果,应用宏基因组数据统计分析(STAMP)软件映射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蛋白质直系同源簇(COG)数据库,研究CKD5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具有的功能。 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等占优势;在CKD-HD组中,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真细菌属(Eubacterium)、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等丰度较高;而在CKD-NHD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红蝽菌目(Coriobacteriales)等为主要优势菌群。通过肠道微生物群功能预测发现,CKD5患者肠道失调的微生物群在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方面有着更活跃的表现。 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CKD5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CKD5患者的紊乱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并通过影响机体多种代谢及信号传导通路增加罹患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通过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收集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标本培养和药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7例患者中232例(19.2%)培养出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阳性204例(占16.9%),高于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2.3%)。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最低,大环内酯类对Uu和Mh的耐药有差异。【结论】Ⅲ型前列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推荐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治疗。  相似文献   
63.
患者,女,57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手中指甲右侧缘出现肿物,指甲逐渐开裂.肿物组织病理示:(右手中指肿物)损害中央伴有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束,呈垂直走向;(右手中指双层甲)甲板平整,甲下大量角化物,表皮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诊断为甲周纤维瘤继发甲脱落.予以外科手术切除甲周疣状肿物及上层甲板.  相似文献   
64.
<正>患者女性,42岁,因突发头痛、头晕5天,加重半天于2019年9月26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体健。查体见神志清,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颈部有抵抗感,四肢肌力5级,双侧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深浅感觉检查正常。颅脑CT:小脑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第四脑室下部受压变窄,余脑室扩大,考虑小脑出血(图1a)。头颈部CTA:左侧胚胎性大脑后动脉,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b)。血生化检查:无高血脂及高胆固醇。会诊后认为:小脑出血诊断明确,出血量约13 ml,第四脑室受压,有轻度脑积水表现,手术指征明确,建议行小脑出血开颅清除术。患者及亲属3天后同意手术,  相似文献   
65.
吕晨  许妍  周梦  田丽露 《天津护理》2021,29(3):259-2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8例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和癌症复发担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担忧(Concern About Recurrence Scale,CARS)总得分为(80.63±18.513)分,不同年龄、居住地、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宗教信仰、TNM疾病分期患者CAR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大五人格特征得分中宜人性得分最高,而外向性得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居住地、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神经质人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恐惧感,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神经质与复发恐惧呈正相关,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严谨性与复发恐惧呈负相关。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特点,分析患者复发恐惧的来源,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担忧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更为科学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帮助其减轻复发恐惧感。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作用。方法将5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为髂筋膜腔隙阻滞(FIC)组25例,对照组为静脉镇痛(IVA)组25例。FIC组在腰硬联合麻醉20min前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行髂筋膜腔隙阻滞,IVA组在腰硬联合麻醉2min前予以1滋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观察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摆放体位时、术后6、24、48h的VAS疼痛评分;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间;围术期芬太尼总耗量;患者对操作前干预手段的接受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FIC组比IVA组在摆放体位时和术后6h的VAS疼痛评分降低,分别为2.4±0.9、4.1±1.1及2.2±0.5、3.5±0.8(均P<0.01);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间缩短,分别为8.1±2.9、12.9±5.1(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分别为10%、23%(P<0.01);患者接受度提高,分别为23/25、11/25(P<0.01);芬太尼用量增加,分别为(460+88)、(550+126)滋g(P<0.01)。结论相比静脉芬太尼镇痛,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提供了更好的镇痛和更少的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作用于T2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24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μmol/L和20μmol/L组β-胡萝卜素均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83%和63.02%(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β-胡萝卜素能诱导T24细胞调亡,5μmol/L组T24细胞的凋亡指数为(0.065±0.018)(P<0.05),10μmol/L和20μmol/L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126±0.022)和(0.190±0.024)(P<0.01),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μmol/L组及20μmol/L组Hochest染色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结论:β-胡萝卜素抑制T24细胞的生长,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其机制可能为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抗生素能否减少术前为清洁尿、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术(TPB)患者的术后感染并发症.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MEDLINE(1966年1月-2007年12月)、EMBASE(1988年1月-2007年12月)、Cochrane Collaboration Reviews(1993年1月-2007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79年-2007年12月)、CNKI数字图书馆(1979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检索、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随机对照试验68篇,排除57篇,符合纳入标准11篇进入Meta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清洁尿的患者,预防性抗生素能显著降低TPB术后1周内菌尿和术后发热的比率,疗效分析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C1分别为0.36(0.25~0.52)和0.39(0.24~0.63),但不能减少菌血症的发生率,RR值及其95%CI为0.92(0.57~1.48):各疗程预防性抗生素能明显减少TPB术后菌尿的发生率;喹诺酮及喹诺酮联合硝基咪唑均能明显降低TPB术后发生菌尿的危险.结论 术前为清洁尿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减少TPB术后菌尿和发热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菌血症的发生率:喹诺酮及喹诺酮联合硝基咪唑均能明显降低TPB术后发生菌尿的危险;各疗程预防性抗生素能明显减少TPB术后菌尿的危险.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固载乳酸菌发酵中药槐角发酵体系的最佳条件,为槐角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体系中染料木素含量为指标,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乳酸菌发酵后pH值、温度和液料比对发酵体系中总黄酮和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pH 5.0,时间36 h,液料比25∶1(mL/g),优化后槐角发酵体系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122.00±0.56)mg/g,染料木素含量(18.93±0.47)mg/g,为原药材的2.90倍。结论:采用单因素优化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固载乳酸菌发酵中药槐角体系条件进行优化,发酵后染料木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极大提高,优化后的新工艺可在实际应用中推广,为中药槐角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