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建立人γ-干扰素(IFN-γ)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株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质粒pL(IFN-γ)SN将人IFN-γ基因转导入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中,用G418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得到抗性克隆Lovo/IFN-γ,能在0 6 g.L1GG418中稳定生长;Lovo/IFN-γ生长曲线与野生型Lovo无异;RT-PCR证实IFN-γ基因在Lovo/IFN-γ中表达;Lovo/IFN-γ能分泌人IFN-γ,细胞内水平为3.0fg.d-1.结论成功建立了人IFN-γ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一种抗癌新策略——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恶性肿瘤为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为了攻克肿瘤顽症 ,无数科学家和医生奋斗了几个世纪 ,但至今仍然有点谈癌色变。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切除、化疗、放疗 ,后来又出现生物治疗法 ,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也属于生物治疗方案。基因治疗经历高潮、低潮 ,在 2 0 0 0年取得重大突破 ,用逆转录病毒携带质粒 ,表达白细胞介素 2受体γ 亚基的基因 ,用以治疗SCID(严重综合免疫缺乏症 ) ,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但用基因治疗处理癌症 ,至今仍无重大突破 ,这方面过去报道很多 ,不赘述。用病毒治疗肿瘤 ,可以追溯到数十年甚至百年以前 ,但最近…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携带lipocalin 2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lipocalin 2对结肠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SW620细胞构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ZD-55组、Ad-lipocalin 2组、ZD55-lipocalin 2组及PBS对照组,瘤内注射相应病毒后观察移植瘤生长及裸鼠生存情况,计算移植瘤瘤重和抑瘤率.通过TUNEL调亡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来观察ZD55-lipocalin 2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ZD-55病毒组、Ad-lipocalin 2病毒组和ZD55-lipocalin 2病毒组抑瘤率分别为16.4%、18.9%、40.4%,凋亡指数分别为20.7%、19.3%、77.0%,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4±6、30±6、11±4.ZD55-lipoealin 2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D55-lipocalin 2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抑制微血管生成,明显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生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oncolytic adenovirus expressing lipocalin 2 gene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vivo.Methods BALB/C nude mice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by SW620 cells and grown tumors were treated with injection of ZD-55 virus, Ad-lipocalin 2 virus and ZD55- lipocalin 2 virus respectively.The weight of implanted tumors and the tumor inhibition rate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effect.Cell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TUNEL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were deter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ZD55-lipocalin 2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ed tumor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ZD-55 virus and Ad-lipocalin 2 virus ( P < 0.05 ).Tumor cell apoptosis was upregulated and the MVD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ZD55-lipocalin 2 group in contrast to the other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s ZD55-lipocalin 2 induces apoptosis of colorectal tumor cells and inhibits tumor microvascular formation, slowing down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ation tumors.  相似文献   
74.
肿瘤休眠细胞:复发根源和治疗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得以提高,但仍面临着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长期无病生存的肿瘤患者(甚至某些所谓健康人)的机体内存在着一种肿瘤休眠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根源。肿瘤休眠细胞是一群存在于患者或健康人群体内的数量极少且难以检测的静止细胞,目前对其形成的机制及休眠活动的时相规律均不十分清楚。对于患者而言,骨髓和外周血取材比较容易,所以人们通常会针对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肿瘤休眠细胞建立相对敏感的检测方法。有证据显示,免疫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外科手术等因素可使肿瘤休眠细胞激活,从而引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休眠细胞已成为我们根治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靶标。然而,由于处于休眠期的肿瘤细胞不发生活跃增殖,因此传统放、化疗不能将其有效清除,从而对肿瘤的彻底治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研究表明,免疫监控与肿瘤休眠现象高度相关,因此,针对肿瘤休眠细胞的肿瘤免疫过继细胞治疗将给肿瘤防治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相信,随着对肿瘤休眠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高效清除肿瘤休眠细胞或使肿瘤细胞永远休眠的崭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5.
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30~250克,用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损毁大鼠右侧黑质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三周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发大鼠向左侧(未损伤侧)旋转,表明模型制作成功。以往,我们将大...  相似文献   
76.
目前针对基因治疗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对应措施,但还有一些问题也应当予以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77.
已构建好的白细胞介素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2-GMCSF)融合基因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热诱导表达条件的研究。工程菌在30℃培养活化至OD600nm=0.5±0.1时,融合蛋白的表达率最为稳定;而后转为42℃热诱导4±0.5h,蛋白表达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8.
79.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当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对很多中晚期肿瘤患者束手无策时,生物治疗就成为必需的手段。基因治疗即其中之一,它是将基因通过载体转入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虽然肿瘤的基因治疗在整个基因治疗的临床方案中占63%以上,但迄今为止在临床上仍无重大突破。这是由于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基因的转染率和表达量都很低。同样用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腺病毒ONYX-015、CV706,虽然也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没有重大突破,其原因是病毒治疗虽有靶向性,转染率也不低,但杀伤率较小。为此,我们提出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即以溶瘤病毒作为基因的表达载体(所谓溶瘤病毒即病毒只特异性地在肿瘤中复制而在正常细胞中不复制),将溶瘤病毒治疗与基因治疗各自的优势相结合。其疗效既比单用基因治疗好,也比单用病毒治疗好,是今后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的新趋势。目前,围绕此策略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正在不断深入之中。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腺病毒对不同血管内皮及成纤维细胞的转染和对人冠状动脉搭桥动脉静脉血管的转导,为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治疗血管狭窄提供更好的转染途径.方法腺病毒Ad5CMVLacZ体外转染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成纤维细胞(PA317)并间接转导入胸廓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血管环,运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X-gal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染情况,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腺病毒载体能使外源性基因有效地转入HUVEC、PA317及两种血管环并获得蛋白表达;两种血管环在转染10d后仍有β-半乳糖苷酶蛋白的表达,且大隐静脉有新内膜形成和中膜的增厚.结论从细胞水平上证明腺病毒载体能将治疗性目的基因导入各种血管细胞及动静脉血管并获得表达,提示血管内膜和外膜都是腺病毒有效转染的途径;临床上无论动脉或静脉的血管狭窄都可能通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